拿回燕京后的第二年,已經降金的遼將張覺覺得降宋是個好去處,他就私自占據南京來投奔宋朝,宋徽宗這個大寶貝一看,馬上給張覺寫招降書,企圖通過招降張覺不費吹灰之力的撈回平州地區,不得不說,這個算盤打的真是6啊。
朝中有大臣上書反對,說這樣是違背宋金協議的行徑,必定會遭到金朝的反對,而且處理不好很容易出問題。但宋徽宗不聽,固執己見,那大臣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給張覺寫招降書。
金朝見張覺拖家帶口,搶了他們的地去投奔宋朝,馬上發兵征討,幾勝幾敗后,張覺最終兵敗,逃到燕山府。宋徽宗親筆寫給他的委任狀也被金軍繳獲,這可捅了馬蜂窩,金朝來要人,宋朝這邊先是搪塞抵賴,后來抵賴不過,就殺了一個跟張覺相似的人出去,不成想被金人發現,金人大怒發兵攻打。宋朝這邊迫于無奈,只得殺了張覺。
殺張覺前,朝中有大臣極力反對,說這樣不僅有損國威,更會傷將士們的心。要知道當時燕京有不少投降宋朝的將領,但宋徽宗當時已經嚇破了膽,根本就沒管那么多,只想推張覺出去平息金人的怒氣,好換取自己的平安,最后張覺被殺,他的首級以及兩個兒子都被宋朝交了出去。
趙匡胤已經郁悶的不知道該怎么說了。
這趙佶怎么能蠢成這樣
沒有擔當的勇氣一開始就不該接受張覺的叛降啊,一邊既想要好處一邊又不想擔責任,哪有這么好的事
aa
就跟那個官員說的一樣,宋朝殺了張覺這事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來,投降宋朝的將領們都寒了心,大家都心有戚戚,其中有個叫郭藥師的想,要是哪天金朝也向宋朝的人要他的頭顱,懦弱不堪的宋朝是給還是不給呢不用說也知道肯定是給啊,這樣的朝廷與君主哪里值得效忠呢于是就有了后來金朝攻打宋朝時,郭藥師給金兵引路的事件。
到后來,金朝更是以此為借口發兵攻打宋朝,最終導致了靖康之恥。所以宋徽宗是真的蠢到家了,上趕著給人遞把柄,金朝都不要想的直接用現成的就行。
蜀漢。
諸葛亮本來還對阿斗的平庸感到頭疼,這會兒見宋徽宗這樣,他可再也不嫌棄了。
阿斗雖然才能不高,但他聽話啊也不會亂來,更不會像這宋徽宗這樣,首鼠兩端,反復橫跳,步步昏招做出禍害國家的事,他應該滿足了,他也已經滿足了。
aa
宣和七年,金兵俘虜了天祚帝,遼國的殘余勢力基本肅清,滅了遼國后,金朝就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宋朝。他們分兩路大舉南侵,其中西路由大同出發進攻太原,東路由平州出發攻打燕山,兩軍計劃在汴京匯合。
在攻打宋朝的同時,金朝同時還派出了勒索宋朝的使者,這成為金朝此后對付宋朝的一貫手法。
金軍推進異常迅速,東山金兵不戰而進入燕山,在宋朝降將郭藥師的引導下,長驅直入,看吧,當時殺張覺的福報來了。
西路金兵出發不到幾天就打到了太原城下,開始圍攻城池。
消息傳進開封時,宋徽宗嚇的昏過去,大臣們給他灌了藥清醒過來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調兵遣將防守,而是想要跑。他先是將太子封為開封牧,企圖讓兒子以監國的名義替他擋住金兵。別人都是坑爹,到他這里就是坑兒子了。
后來還是李綱阻止了他,李綱上疏說“皇太子監國,本能是典禮之常規,但如今大敵入侵,安危存亡在于呼吸之間,怎能仍舊拘泥于常規呢名分不正而當大權,又何以號令天下,指望成功呢只有皇太子即位,叫他替守陛下守宗社,收人心,以死捍敵,天下才能保住”。宋徽宗當時一心只想跑,哪里還顧得上的這么多他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于是派人叫趙桓過來。
趙桓接到命令趕緊過來,見圍繞在趙佶身邊的都是朝中的重臣,他嚇了一跳,還以為自己的太子地位要不保了,要知道當時他爹其實更疼愛鄆王趙楷,朝中也有人擁立趙楷,他的太子之位其實沒那么穩。沒想到他進去后,童貫和李邦彥就將代表皇帝的龍袍往他身上披,趙桓雖然平庸,可也知道他爹在這個時候傳位給他是什么意思,頓時什么心思都沒有了,他連連推辭,說自己聲望本領各方面都還不夠,不足以成為皇帝。
趙佶急著跑路,哪里會聽他的讓人把龍袍往他身上一披就算完事了,趙桓就這樣趕鴨子上架成了北宋新的皇帝。
北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