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冷笑,“真不愧是宋徽宗的兒子,父子倆一脈相承的沒用。之前張覺的事還沒給夠他們教訓是吧這時還這樣對將領”
“沒那膽子就不要想出那個蠢辦法,結果做了又不敢承擔,又推將領出去,我趙家怎么盡出這樣的蠢貨”
可不要說那個劫營是姚平仲或者李綱的主意,就算是他們的主意沒宋欽宗拍板這事能成
aa
消息一傳出去,汴京的居民都怒了,他們強烈抗議,當時數百名太學生伏闕上書,指責奸臣投降誤國,要求恢復李綱、種師道的官職,堅決抗戰。聲勢太浩大,宋欽宗迫于無奈,只能先恢復李綱、種師道的官職,心里卻暗戳戳的記了筆小賬,就等著秋后算賬。
李綱和種師道的官職恢復后抗金形勢又高漲起來,金兵這邊見汴京居民同仇敵愾,勤王之兵日益增多,他們也不敢孤軍深入太久,就見好就收,也不等宋朝將金帛數湊足,就拿了現成的以及三鎮割讓的詔書匆匆退兵。
宋哲宗感覺他又要吐血了,這個兔崽子居然真的割了三鎮給金兵,他真是連國家和祖墳都不要了。
宋哲宗更恨了,他指著趙佶恨聲道“再給我打狠狠的打。”
趙佶嗷嗷嗷的叫。
aa
退兵時,種師道見金兵兵少,又孤軍深入,就勸宋欽宗以護送金兵出境為名,跟在金兵后邊,等金兵渡河,等渡過一半時先將渡河的這一半干掉,接著再回來干掉剩下的另一半,這樣分兩次徹底干掉金國最精銳的東路軍,從而削弱金國的軍事力量。
這個計謀是挺好的,如果真按種師道的方法去做,可能宋朝后邊不會走到那個地步,可惜宋朝跪的太久了,朝廷里貪生怕死的大臣也很多,他們哪里敢這么對他們的金爹前腳種師道剛提出,后腳以吳敏、唐恪為首的投降派就跳出來反對,說種師道這樣肯定會惹怒金人,到時候金朝又攻打宋朝怎么辦宋欽宗這個沒種的一聽趕緊拒絕了種師道的建議,勒令他不許妄動。
而吳敏和唐恪為了保護金兵,甚至還在黃河邊上樹立起了一排大旗,規定所有宋軍都不得越過大旗追趕金兵,否則一概處死。種師道迫于宋欽宗的命令,只能眼睜睜的看著。
于是金兵在他們的保護下安然滿載而歸。
這么貼心和孝順,我估計金朝那邊要是知道都要感動的哭了,多好的兒子啊,多聽話的狗啊,怎么能這么貼心和孝順呢
金朝,天會而年公元1126年。
正渡過黃河的完顏宗望聽天幕這么譏諷宋朝君臣,他哈哈哈的大笑起來,眼露鄙夷,“說的沒錯,可不就是狗嗎”
隨他一起出征的金兵們也神情不屑,有個士兵指著河對岸,“看哪,宋朝的大臣還在那看著我們呢。”
“可惜說的晚了些,不然我剛才就讓他們叫兩聲來聽聽,你說他們會叫嗎”
“肯定會,他們有那個膽子不叫嗎”
一群金兵笑起來,笑的東倒西歪,“宋朝這一群大臣,我們大金的狗。下回元帥要再帶我們打宋朝,我一定要讓他們叫兩聲聽聽。”
剛送完金兵的吳敏和唐恪正要回去時,就聽到了天幕這么不客氣的話,氣的他們的臉都紅了,又氣又怒,兩人的眼里也閃過怨恨,說誰狗呢他們是為了國家著想,這個天幕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