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宣慰使司,還有衛所、邊軍那邊也派人來打探動靜,特別是麓龍山土邦的宣慰使白象王曇摩云,還有邊軍的高層,都對我們近期的舉動有些不滿,還有就是,南陵道中的大衍派和純鈞派,有聯合起來,建立兩派聯合,合力與我們抗爭的意圖。”
南陵道地勢險要,民族成分復雜,一不小心就有叛亂產生。從大幽初代幽帝平定天下后,就一邊不斷打擊判亂的夷人諸部,一邊拉攏各部土司,那些愿意歸屬朝廷的山越部族,其首領會被封為
宣慰使或是宣撫使,歸屬于宣尉使司主管。
這些宣慰使還是宣撫使在其封地上都相當于土皇帝,擁有軍事、行政、司法、財政等所有權利,對治下夷族百姓能夠生殺予奪,享用巨大的自治權,這也是朝廷方面以夷制夷,以地方土司治其軍民的手法。
目前,南陵道的宣慰使司主管,乃是掌控麓龍山一帶,諸多部曲的“白象王”曇摩云,他是山越夷人,卻也有大幽的血統,是大幽朝廷比較信任的一個土司。
曇摩云也是個比較傳奇的人物。山越族民之中,內部被劃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茲莫、諾合、曲諾、嘎加和嘎西,其中有貧有富,有世代貴族的統治階層,也有備受欺凌的奴隸。
茲莫,就是土司階層,往往權力極大,統治著諾合、曲諾、嘎加、嘎西這幾個階層。
茲莫階層之下,就是相當于貴族的諾合階層,其次還有相當于平民的曲諾,還有地位更低的嘎加和嘎西。
曇摩云就是底層夷人出身,屬于嘎西階層,這個階層的民眾。嘎西沒有遷徙的自由,只能住在主子的宅旁,隨時供其驅使,承受各種形式的剝削。
嘎西甚至沒有完整的親權,后代也被視為奴隸,而且絕大部分的嘎西是從外地搶掠、販賣的人,少部分是由嘎加的子女構成。
曇摩云的父母都是嘎西,一輩子都為自家主子在山中放牧,本來,像是曇摩云這樣的嘎加奴隸,他的人生從出生那一刻就已注定,這輩子除了放羊還是放羊,和他的世世代代祖輩的一樣,若非中途機緣,遇到一位受傷的老人,意外得了五儺教東宗長老的衣缽,還修成了盤瓠經中的“六臂象王大咒”。
后來,這人又有奇遇,碰到正在南陵道上游歷的盧國公之子侯夜文。
盧國公是大幽開國名將之一,家學淵源,侯家是前朝閥閱世族,世代傳承一門名為千山龍印的道法,這門道法被認為是拜龍教化龍秘術之一,與破玉勁、玉肌仙骨一樣,都是失傳已久的秘法。
侯夜文當時修為有成,入南疆磨練,奇遇連連,他在薜荔山絕頂巧遇了曇摩云,兩人又遇到了五儺教西宗的高手,為了追奪東宗長老的遺物展開的追殺。
經過一番機緣巧合,二人竟然成了莫逆之交。侯夜文與曇摩云聯手,大破五儺教西宗的始魔窟,擊傷西宗宗主,又奪了冰川玄螭的內丹,侯、曇分而食之,修為大進。
再后來,曇摩云奪了南疆邊陲的麓龍山。侯夜文回歸繼承國公之位后,就舉薦了曇摩云當上了宣慰使。
此人能力杰出,體恤民情,而且通曉兵法,兼之又與南疆五儺教西宗勢力水火不容,多次出兵鎮壓不服從朝廷“王化”的土司叛變,在朝廷眼里自然是中流砥柱的人物。
另一方面,朝廷在南陵道也部署了衛所軍戶,下轄的各州、府、縣的官員仍然由致仕武官出任,算是武備充沛之地,更有潛鱗、飛虎、奇風、藏鯨四大邊軍,分別駐扎于抵近南疆的險要重鎮。
這四大邊軍在南陵道名頭極響,其中也是臥虎藏龍,而且常年和那些西南鬼嶺的百越夷人作戰,全都是百戰之兵。
“南陵道的修行界勢力,被麓龍山脈一分為二,劃分東、西兩端,東面勢力眾多,星羅棋布,都是些不成氣候的小勢力,受限于環境,幾乎成不了氣象,西面與南疆交接的更多,以空空門、大衍宗和純鈞派鼎足三分,空空門現在變成摘星盟,積極吸收周邊勢力,這對于大衍宗、純鈞派都是一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