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語剛回到家,老太太就讓宋嬤嬤來傳消息。
“老太太說,明天要帶幾位姑娘出門兒。大姑娘有事,得往后安排。”
溫語笑道“要去哪一家,需要備什么禮物啊”
“去大老爺的上司,王家。老太太說姑娘家,倒不必特意備什么禮物。有談得來的,以后交往,再隨自己意愿了。”
溫語點頭,“那便罷了。”
原氏正在跟溫老太太說“弟妹如果愿意,就先把后廚接過去。她管家多年,肯定更知道大家的口味。”
溫老太太點頭“你有這個意思,我倒感欣慰。跟吳氏處的和睦,是旺家之相。回頭,我問問這些日子看下來,你方方面面,都做的很不錯。溫歡氣度大方,做事妥當。也是受你的影響。”
“謝母親夸獎,歡歡是很好”
“我來時聽老大說了一句,她的親事,有意向了”
原氏笑容不變“自打進了京,求到門上就不少。看起來,也都不錯。后天,是萬歲千秋,咱們家也得了帖子,去兩位,大人又求了一份還可以再去兩位。這么大的盛事,會有不少年郎。到時若有機會,還得您幫著長長眼呢”
溫老太太心里異樣,但點了頭,“四個人那就咱們倆,再加上溫語和溫歡”
“母親,不是媳婦不愿啊。大姑娘的親事已定,再去也只是看熱鬧。溫嬌也差不多到年齡了。看著還有些小女兒態,去見識、沉淀一下,也是必要的”
“對,你說的有道理。歡歡跟嬌兒,時間咬的緊。是要進宮嗎”
“是在皇宮的邊角,有大廳,還有馬球場。咱們呀,就是隨著人家指揮,磕完了頭。然后找相熟的人說話就行了。”
估計跟在吳王府也差不多,溫老太太倒也沒慌,“那要準備什么”
“咱們屬一般人家兒,也歸不到前頭去。所以,不必緊張。您平日里的應用就很好了。什么都有指定的地方,不會出錯的。”
老太太點頭,她也不是沒見識的。
“明天要去王大人有,王家老太太很好相處。家里兩個姑娘,跟歡兒要好。媳婦兒幫您備了禮,一會兒您瞧瞧,行就用,如果您有更想送的也成。年禮這些,都準備好了。”
“好。”老太太也聽兒子提起王家。
“明兒,您跟大姑娘說,讓她也去一趟吧知道她來了,不露面兒不合適了”
“已經讓人跟她說了”
“那媳婦兒先去忙,您跟弟妹說說,如果她愿意,正好,這個年,就讓她接過去了。”
“成。”
原氏走了,宋嬤嬤回來“老太太,已經跟大姑娘說了”
“她說什么”
“大姑娘說好,還問要不要帶禮物”
“哼,這會兒她又懂事了。”
“老太太,咱們大姑娘啊,什么都明白,單看想不想做”
“這個丫頭啊剛才,我問原氏溫歡的事兒,原來老大說,跟李家很有意向了,他挺滿意。可剛才聽原氏的意思好像”
“老太太,原來,不是沒大姑娘這一出兒嗎”
“是啊。我就是擔心這個啊。溫語這個實話說,看著好,實則里頭有什么,咱們不知道。可是,如果把原氏和溫歡的心氣弄上去,非得找個比溫語強的,那可就自誤了呀”
“能找著,也好嘛”
“哪兒那么容易李家也不知道談到什么份兒上了,別跟我上回似的,得罪了人”
第二天,老太太帶著溫家女眷出了門。
溫蘇和溫婉擠上了溫語的車。
溫蘇問“大姐,明天皇上千秋盛事,你去不去呀”
溫語這幾天,帶著小吉和臘八滿處跑,還真不知道此事。“到現在還沒跟我說,應該是不去吧”
溫婉撇撇嘴“溫嬌去沒看她笑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我這兩天沒注意,好玩嗎”
“當然好玩能見皇上啊,王爺王妃,公主啊咱們進京城干嘛的不就是要開眼界的嘛”
“也是”溫語想想,昨天沒跟祁夫人說起這事兒如果去瞧瞧,也不錯的。
想個什么法子
說話間,到了王家。
王夫人帶著女兒王如心和王如意來迎接到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