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太孫陪著太子出去了。
幕僚和屬官各自下去忙了,前書房只有太子妃,她在看奏折和各種呈報。旁邊的女官,在抄錄她出來的東西。
最近,太子身子一直不錯,東宮的事務都是他在牽頭。太孫配合著,小事太孫就自行處理了。大事做好了,報于太子,由他定奪。
做事的時候,往往是一屋子人,太子妃不來也沒關系。但她仍然堅持不懈到場。甚至有時,太子讓她別累著回去休息時,她也溫柔的拒絕。以不放心太子為由留下來。
但是留下來了,公務卻伸不進手。只能在一旁聽著,趕上她熟悉的領域,偶爾插一句嘴。說的對的,太子便點頭采納。
有宮女在門口輕聲說“娘娘,董詹士求見。”
“進來。”太子妃頭也沒抬。
董詹士進來,托著一個木匣子,“娘娘。”
太子妃抬起頭,“什么事”
“您知道的,前些日子,皇上交待給太子殿下幾件要事。其中有涵蓋六部的人員輪配,還有關于鹽稅的變動以及河套地區人員遷徙。這些日子,太子殿下和太孫殿下,一直在操辦此事。您現在看的這些,也是之前的一些官員的考察和匯報。
這些材料,屬下之前也都看過,有了一些設想。這次,更是根據皇上的要求,重新整理了一番。這些就是整理過的。屬下輔佐娘娘多時,娘娘的做事風格,略知一二。所以,在里頭多有體現想著,給娘娘個參考。您看”
太子妃心中大喜,但臉上表現平淡“哦你有心了。此些事本宮倒也做了些手稿的。難得你想在前頭了,本宮就拿回去瞧瞧。”
“是。都在這里。”董詹士把匣子放在太子妃面前“這些,應該是年底之前呈給圣上的。一般的來說,在年里皇上會先看看,修改。開年后拿出來,如無意外,就照此辦理了。”
太子妃點頭,手輕撫著匣子,“太子是有了初稿。剛才,本宮還在看一些呈報看看有無疏漏的地方。你寫的這些,本宮也參考一下吧。”
董詹士笑道“娘娘做事縝密。這些,幫您開一下思路,別的也不當什么。屬下告退。”
他走到大門,回頭一看,太子妃拿起他給的匣子,站起身往后頭走了。
這是要回她自己屋里看去了
董詹士一笑,回府后又換了衣裳,到了那個小院。
李群在屋里等,“怎么樣”
“東西已經交給太子妃了。她急著拿回去看,顯然是動心了。”
“嗯,她肯定會動心。那可是我準備了好久的”
“只是,太子殿下的初稿雖然沒看到,但是,應該也有了一定意向的。太子妃最近只在邊緣,她的意見恐怕滲不進去。”
“這些都不重要,她即有野心,就慫恿她,成全她。早晚有一天收不住的時候,就會做些錦上添花之事。咱們可就事半功倍了。你需注意,這些事是可以辦的,她如果提出別的要求,你得往后退退。別把自己搭進去。”
“是。多謝大人替我著想”
他走后沒多久,跟宋滔聯系的那位王大人來了。“周大人”
“坐下吧怎么樣”
“宋家的事,已經安排好了。賀閣老一派的戶部侍郎,有個兄弟,是渠縣的縣令,跟他們這一系聯系上了。宋滔和楊向東給的東西已經抄給他們,回信兒說可以,并已經安排好了,開年就辦”
“好”總算是有了開局。“你那邊啟動了,我再去找找賀閣老。宋尚畢竟有了爵位,又搭上了不少關系。動起來沒以前容易實在不行,還得吳王千歲出面只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走這一步。”
他沒說出口撕開血口子,引來狼群,我圖什么”
“大人想得長遠又細致。”
李群暗笑,吃過那一次虧,我還不長記性
太孫陪太子回來,安頓好了他。就有人悄悄的告訴了太子妃和董詹士的會面的事,具體說了什么不知道,但董詹士給了太子妃一個匣子。東西是從外頭帶來的。
太孫疲倦的回到后頭,將娉婷氣色很好,正在炭爐上烤紅薯,屋里一陣熱香。
“殿下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