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當年槍炮學院的時候他可就玩命的射了,但現在卻顯得有些窘迫,這么多人對著一門火炮。
不過好在領主并沒有吝嗇炮彈和火藥的消耗,不然他就更難了,總不能憑空靠著幻想教他們打炮吧。
1,裝填手手用渦狀的鉤子清除炮膛內可能殘余的紙片或纖維的因為當時火炮的裝藥都是用紙或麻布包裹。
2,用頂端包裹羊毛的炮刷蘸水后伸入蘸濕炮膛熄滅炮膛內殘留的火星,隨后用干的炮刷擦干炮膛內殘留的水分。與此同時火口操作手需要用東西按住點火口。這樣做是因為發射后膛內溫度會迅速降低,膛壓減小,空氣會由點火口倒灌入炮膛。如果一旦有未燃盡的火藥,膛內又有殘余火星,會傷害到正在進行蘸濕作業的炮手。
3,兩個分別搬運藥包和彈丸放入火炮,裝填手用裝填桿壓實彈藥。
4,火口操著手用錐子由點火口處探入,弄破此處的裝藥包方便點火,然后點火口插入引信或灌滿火藥。
5,點火手點燃引信發射。
關于火炮發射的相關操典也是基本照抄槍炮學院的,相當繁瑣,但沒有多余的步驟,因為這都是用沉重代價完善的。
這里面是連續發射的步驟,如果是首發的話可以省略掉前兩個步驟,直接裝填彈藥發射。
標準操作里面省略了瞄準和校正彈道的步驟,因為這托特尼斯生產的火炮太過笨重根本就沒有太多調節空間。
基本上就是直線發射,能不能打中基本靠炮長的經驗,就連巴頓本身其實也是靠感覺來開炮的,很少要用到計算。
“預備放”那炮手瞄準了目標,然后猛的揮下手中的紅旗大聲吶喊。
點火手早就準備好,得到命令便將引火棒點在火口上,引線被點燃。
“嘭”
很快一聲巨響震耳欲聾,火炮連接的底座車輪像是剎不住一般后退,震動甚至讓地上的塵土激揚起來。
拳頭大小的實心金屬炮彈隨著炮火噴吐而出,強大的力量甚至撕裂空氣響起一陣呼嘯,眨眼間便飛出了百碼開外。
這門托特尼斯出品的八磅炮屬于輕型炮,射程在八百到一千百碼左右。
這個射程并不是說炮彈能夠直接命中幾百碼開外的精確目標,實際上指的是在這個范圍之內炮彈都有足夠的殺傷能力。
實心炮彈的運動軌跡是彈跳前進,比如從出膛兩百碼的時候炮彈就可能已經落到地上,但此時炮彈依舊擁有不弱的動能,在觸地之后會再次跳起,直到在多次跳躍之后徹底失去動能才會停下。
就像是打水漂,但是炮彈蘊含的力量會摧毀沿途的一切,甚至能直接犁過整個步兵軍團的跨度。
炮彈射出,撞擊在那地上泥土飛濺,但卻還沒有停下,而是繼續翻滾著前進。
不過那立在遠處的目標靶卻是毫發無傷。
巴頓見到這個也頗為無奈,只能擺了擺手。
“下一組,目標五號靶。”
那與目標失之交臂的小隊也只能離開崗位讓給下一組,他們失望的樣子其實很正常。
因為訓練是要記錄成績的,而按照慣例成績優異是有豐厚的獎勵,同樣成績太差的話會加訓,如果實在太差會被取消炮手資格。
這種制度其實很正常,因為炮兵的訓練消耗的資源是很夸張的,就剛才那一炮就把一個人幾天的工資給打出去了,這還是在實心金屬炮彈能回收的前提下。
實戰不行,你理論學的再好也沒用,還不如轉職成老師。
又是一發炮彈,只不過同樣和目標錯開,引得那一組人發出哀嚎。
巴頓并沒有太大的反應,
“停下,等待炮管冷卻,第一組炮手你是怎么想的三號靶明顯是在第一個跳彈范圍內”
基本上連續發射兩到三次炮管就會過熱,如果繼續射擊也是可以的,就是隨時都要承受炸膛的風險,所以一個炮手必須要能夠判斷火炮的狀態。
而巴頓就會趁機給炮兵講解剛才的失誤,應該怎么計算,怎么瞄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