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昌境內的宗門,哪怕是小門小派也是有門戶的,這個門戶說的不是山門駐地,而是說的是祖師,來歷。
小門小派要么是大宗門因為某些不可言說的原因落魄了,要么就是某些大門大派里混的不得志的弟子得了什么傳承開了新的一脈,比如說陳塵二哥楚塵加入的靈山派祖師就本是大宗弟子,后來得了奇遇,得鬼谷先生傳了一本底襟集,才下山而去開辟了靈山派。
不過靈山派的傳承有差,還不完善,但是確實是可以修成大神通者的大道就是了。就是修不成大道,這些小門小派也可以去尋自己家老祖以前的宗門,或者現在修行的傳承的根源,沾親帶故的去求個轉修。都是修行之人,若是心性,資質不錯,真的可以培養,人家也不至于真的棄之不顧。
實在不行加入大昌天朝仙官體系,也可以用善功兌換大昌天朝開放的修行法門,這都是前路。
但是散修就不行了,所謂的缺,不只是他們的術法上的缺失,更有根本傳承也就是在內丹法甚至是符箓法上的缺失,他們的功法讓他們修行到九品,八品已經很不錯了,成為七品的修行者都要差不多是他們一生的追求。至于突破成了六品,那更是稀有。
而所謂的野,不僅是他們的術法野,不正統;功法野,不成體系;更是出身野,沒有正規身份,也就是沒有傳度授箓。
傳度授箓很重要,這不只是名義上記錄在大昌天朝的本子上,更是能夠記錄在天庭,陰司乃至于跟隨一個修士生生世世的身份。
有了度牒,符箓你就是正規的神仙道修士,可以受到神仙道的庇護,在修行諸多內煉法門,請上神真意的時候也會方便很多。沒有度牒,雖然也可以請,但是其中困難,艱辛就不用多說了。
至于最后的亂,實際上也被稱作雜,為了補充自己的不足,散修的傳承中會收集各種各樣的法門,好壞先不論。這種法門可能是涉及很多體系的,縫縫補補,都不一定能夠融合在一起,修行之后說不準就要一命歸西了。
而想要擺脫這種局面,加入大宗大派是不可能了,不說毫無可能,只能說概率小的可憐,所以他們要么加入天朝體系,要么依靠道家經典通過經義來完善自己的功法。
雖然像什么三官經太上感應經黃庭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甚至是道德經南華經等諸多經文并非什么隱秘,在大昌天朝的書店里幾乎都能買到。
但是,經文之所以叫做經文,那是因為一部經文可以根據理解的不同演化出無窮的玄妙,不同的流派對于同一部經文都擁有不同的見解,哪怕是僅僅一部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在大昌天朝之中都擁有數百種不同的注解。
而功法大多都是從這些經文不同的注解之中誕生的,就如同靈山派如今的功法混元聚氣煉形法就是靈山派祖師根據黃庭經經義所創出的。
只是,這些都需要一位師父的教導,畢竟不少經文之中都隱藏著各種隱喻,隱語,沒有正統的傳承根本難以理解其中玄妙,讀起來只會覺得是神話故事,甚至是驢唇不對馬嘴。
所以,散修們輕易沒有大修士出現,而突破到了大修士境界的散修一般都修行了歪門邪道的傳承,這是情勢所迫,也是大勢所趨。
如今一位能夠逼得大妖魔們出逃的大神通者要在云州講道,想聽的都可以去聽,甚至其中還有人可以拜入山門,哪怕他們自己知道拜入山門的希望渺茫,但是他們也可以去爭取一下。
散修們一個個都勾搭著自己的至交好友,甚至是平日里相看兩厭的死對頭也都暫時放下恩怨向著羅浮山趕去,只有三天,他們必須全力趕路,休息不得啊。
魏懷仁、宋之清、章月靈三人也想要早早的去羅浮山侯著,可惜的是他們正在指揮人馬安頓那些從離開的妖魔的麾下救出來的人族,根本就是有心無力。
不得已,魏懷仁三人都拿出了自己的通訊符箓,直接通過自己的師門向天朝那邊施壓,讓他們趕緊派人來。
正在都城道院里和玉樓真人下棋的天師明鏡先生聽著屬下來報也是一愣,驚呼道“那位道兄的速度竟然這么快,這才去了一天吧,云州收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