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記得,當年諸子百家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那都是點齊人馬,在稷下學宮廣場之上輪番宣講。
個人,一個累了下去休息,下一個就上來無縫銜接,人少的也得三天三夜,人多的學說體系完善的是七天七夜也打不住。
三大顯學之中,儒家更是各家輪番上陣,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孔門十哲的諸多學派一個接一個,講了一個月也不停歇。
哪怕是人不算太多,且好清靜無為的道家,那也能講個二十多天意猶未盡,結果這個釋家的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宣講之時,就是他們都能聽出一種應付了事的感覺,最大的手筆可能就是他們手里這經葉了。
一個人來,說了兩部經文,卻是有些玄妙,但是不講解也不和人辯論,這怎么可能有人對釋家感興趣
實際上,齊王還是高估了牧塵,若非上面要求,牧塵連經葉都不會準備,完全就是講完了事。
至于經葉這東西,說真的這可是佛門的常用宣傳手段,在武俠世界中,佛門為了宣傳自己,將自家武功幾乎是以刊印的手段分發天下,什么金鐘罩,鐵布衫等諸多外功,以及很多只有前一兩層心法的內功幾乎都是少林寺傳出去的,不然哪里來的“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不是武功源于少林,而是少林武功傳的最廣而已。
而牧塵的經葉也是學了這一招,反正他講了,經文也留下了,至于有沒有人能夠參悟釋家真意,那就看他們自己了,這叫什么這就是“因緣際會”。
夢境世界中,牧玄自然是時時刻刻的關注著牧塵的動作,看著牧塵這么傳經授法臉上也是一副頗為無語的神情,不過心里卻暗自稱快。
釋家之始雖然在他,但是他又不入火云宮,釋家真正的管理權又不會在他手上。
至于氣運什么的,他之后掌管命運長河,哪怕只能掌管一部分,卻也是先天立于不敗之地,氣運什么的于他來說并不全是太過重要。
若非要借助佛門經典幫助牧塵參悟“小”之道,在清凈王佛出世之前,牧玄是要是絕對不會插手佛門之事的。如今被他占據的那個化身靈吉菩薩都開始在佛門里打醬油了,可見他現在是個什么態度。
正如同牧塵的任務是證道大羅,他唯一的任務就是輔助本尊證道混元,等到證道混元之后,他才有了在諸天萬界各種大勢力之中摻和一手的底氣。
牧玄面上微微搖頭對著身邊的人影說道“道友,卻是我這兄長太過分了,竟然如此偷奸耍滑,唉還請道友莫怪。”
這人影身穿道袍,脖子上卻掛著一串佛珠,頭戴道冠,道冠上卻是一個“”,左手里托著一柄浮塵,右手上拿著一串佛珠,佛道同修正是枯榮禪師。
“怪什么”枯榮禪師笑著搖頭“有什么好怪的,這都是因緣際會罷了,道友且看”
牧玄一愣,說著枯榮禪師的指向看去,那個跟著牧塵一路從秦國到齊國的下人,帶著牧塵給他留下的散碎金銀離開了齊國,做起了生意,然后借助生意掙的錢接濟那些飽受戰爭之苦的災民,并且引導他們行善積德,傳播佛法
那下人曾救助一落魄士人,士人卻是宋國之后,只是去晉江距離宋國被滅也已經幾十年了,宋氏遺族破落了,尤其是這士人所在乃是旁系。
在和那士人商量了之后,為了傳播佛法,下人正好也需要一個又來歷的身份,那士人便收下人為義弟,入了他家族譜。
下人又因參悟佛法,得成先天宗師之后,修行出了佛門的大光明相,光明相散發出光輝照徹黑暗,從此便自稱是宋氏名輝,也就是宋輝,人稱釋家宋子或者禪宗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