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上,嬴政一點興致也沒有,若是這些土地是秦國耗費大軍一點一點打下來的,嬴政還有點心思,但是這玩意打下來一點感覺都沒有,就跟白撿的一樣,嬴政看見了武力值強大的好處,然后癡迷于無相神功對于呂不韋的恨意都降低了。
至于收回土地的幾國百姓,荀子本來還在自閉,但是看到牧塵的騷操作之后,對于這種兵不血刃的做法總有一種莫名的感覺,但是卻也著實說不出什么來,最后也莫名其妙的得到了以秦禮教化諸地子民的任務,并且被催著秦律的修改。
在朝堂上最有意見的反而是武將們,畢竟沒了戰爭他們怎么獲取軍功,封爵秦國現在的爵位還不世襲,不少將軍的子嗣居然還是白身
面對朝堂諸多武將的強烈要求之下,牧塵也就只能停下了手,沒再繼續對楚國和燕國的高層動手,讓這兩國的高層逃過一劫。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為看到了沒有戰功就無法晉升的弊端,牧塵為了激勵諸地歸順的百姓而提出“科舉”制度的時候,秦國朝堂之上竟然一點反對的聲音都沒有。
好吧,實際上這些官員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我有“物理”就可以為所欲為的道理,誰想要在未來不知名的某一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不同意,找死嗎
于是在種種原因之下,此方世界最早的科舉制度出現了,而且為了安撫新歸入秦國的諸地子民,報名要求之寬松,堪稱只要承認自己是秦國,人,就可以參加考試。
而看透了科舉制度對于自家學說的傳承之重要的在秦國的諸子百家的首腦們開始一輪明爭暗斗,爭取在科舉之中填上自家學說。
動靜之大,最后驚動了嬴政,讓嬴政不得不請出牧塵鎮壓,有了牧塵坐鎮,諸子百家經過了激烈的爭討之后定下了此方世界第一次科舉的必考科目秦律,以及選考科目秦禮數算策論。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百家之人都想要爭得考官的職責,最后秦國的第一次科舉的主考官一人牧塵,副考官竟然多達八人,包含儒家,道家,兵家,公輸家,陰陽家,史家,釋家,名家等八大學派。
說起來,牧塵想起科舉的事還真的不是牧玄給他提的建議,也不是他從慶塵的記憶中獲得的啟示,而是來自于他在大千世界時候的經歷。
畢竟無論是當年加入五大靈院也好,還是后來隱姓埋名加入各大勢力也好,“考核”永遠是最好的選擇。
再加上慶塵記憶中大大小小的考試,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以及結業考試,中考乃至于高考等諸多考試的經驗,牧塵才提出了科舉。
為了科舉,牧塵還特意“發明”了紙的存在,并創作了新的墨、筆、硯等文具,引得諸子百家敬佩。
與此同時,知道秦國無痛整合了魏,韓,齊三隊,開始準備派人同時攻打燕,楚兩國的燕國和楚國都開始不同尋常的慌亂。
前太子現燕王丹坐在燕王宮中看著燕王宮上的天空,一時間竟然有點不知所措。他到底是投降呢還是打呢
考慮到不知所蹤的三國宗室以及通過墨家眼線得知的如今在咸陽城日日鶯歌燕舞的韓王侯,燕王丹覺得還是投降比較好,于是燕國的信使來到了秦國的大營遞交降書,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