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局磕磕煙灰,追問道“除了船舶技術和航海類的,你們還看哪些報刊雜志”
“這就多了,有三大隊訂的中國交通報、中國水運、世界海運和長江航運報,有我們自己訂的人民日報和人民公安報。現在不是搞消防么,分局幫我們訂了中國消防和消防科技。
水上分局的水警三大隊現在也在躉船上辦公,他們訂了人民公安、公安教育、公安研究和啄木鳥。新雜志和這些年的舊雜志太多,我們專門收拾了一間艙室存放。”
以前只知道小伙子愛學習,沒想到竟如此認真。
馮局好奇地問“這么多期刊雜志你們看得過來嗎”
“馮局,別人不知道你最清楚,我們天天在船上,沒別的娛樂,就靠看報紙雜志打發時間。”
“好吧,換個問題,圣彼得堡沒有聽說過”
“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聽說過。”
“有沒有去過”
“沒有,那邊我只去過芬蘭的漢科港。”
“荷蘭有沒有去過”
“去過,不過我只靠過港,沒上岸。”
“有沒有上岸不重要,再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引進一條基洛級潛艇,怎么才能把它從圣彼得堡弄回來。”
韓渝沒想到馮局會問這個問題,不假思索地說“開回來唄,既然買人家的潛艇,不可能不安排艇員去培訓,讓參加培訓的艇員開回來。印度和尹朗也買過前蘇聯的潛艇,他們好像就是自己開回去的。”
馮局提醒道“咸魚,你既是遠洋海輪大副,也是001的船長,現在又是港監局的兼職引水員。再想想,從專業的角度想。”
“從專業的角度自航回來是不太合適。”
“說說,怎么不合適。”
韓渝打開了思路,分析道“我不知道基洛級潛艇的實際續航能力,但它是常規潛艇,浮航排水量總共才兩千多噸,續航能力肯定不可能超過一萬海里。而從圣彼得堡到我們中國總航程近一萬兩千海里,沒有保障船隨航肯定不行。
接收潛艇的海軍艇員肯定參加過培訓,但培訓終究是培訓,可能只會基本操作,想真正形成戰斗力需要一段時間。讓他們駕駛那么先進、那么昂貴的潛艇遠航風險太大。可以考慮雇前蘇聯的艇員,但一樣有風險,而且會增加成本。”
見兩位軍官一臉驚詫,馮局禁不住笑道“有道理,繼續說。”
“回來要經過大西洋,要繞過非洲,經馬六甲海峽回國,航經的海域遇到高海況很正常。如果那條潛艇是剛下水或是條老舊的,能不能經受住高海況考驗又是一個問題,這就需要一條大功率的拖輪隨航,這又增加成本。”
韓渝沉思了片刻,接著道“我雖然不是海軍,但對潛艇多少了解一些,如果自航回來,要經過那么多國家的海域,這就意味著潛艇的噪聲特征很容易被人家捕捉,這對潛艇是很危險的,不利于保密。
而且潛艇跟坦克一樣,主機輔機電池和關鍵部件應該都是有使用壽命的,還沒正式入列就要航行一萬多海里,肯定會影響潛艇的使用壽命。
再就是沿途很難說要不要靠港補給,軍艦靠港跟貨輪靠港不一樣,既不利于保密,也會涉及到一些國際公約,甚至涉及到主權問題,會很麻煩。”
行家一開口,便知有沒有。
一個高級軍官流露出驚愕的神情,另一個高級軍官示意馮局繼續問。
“咸魚,我可以透露下,我們中國買了兩條,現在要先轉運一條回來,我們中遠參與轉運。你再想想,怎么才能把潛艇安全運回來。”
“拖船拖帶和駁船運輸也不現實,因為這兩個辦法只適用于近海短途。而且拖帶時潛艇和駁船的水上機動性能太差,一旦遇上高海況會很危險。”
韓渝絞盡腦汁想了想,接著道“走陸路好像也不現實,噸位那么大,就算能裝上火車也超高超寬。況且潛艇是精密裝備,經不起折騰。”
“再想想,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要考慮成本,也要確保安全”
“如果有大型浮船塢就好了,南朝鮮海軍好像用浮船塢運過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