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渝反應過來,舉一反三地笑道“航道局雖然有船廠,我們陵海的消拖兩用船都是在航道船廠建造的,可航道船廠遠在漢武,你和王總可以找找濱江航道段的領導,問問他們的工程船能不能來你們這兒大修。”
“還真是,我和老王明天去問問。”
“海運行業受國際經濟影響很大,船舶修造行業又受國際國內海運行情影響,紅火的時候修造不過來,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幾年都沒訂單沒業務。”
韓渝頓了頓,接著道“干這一行不但需要大投入,也需要具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如果你們貿然上大型設備,引進技術人才,跟人家一樣涉足大型船舶建造,運氣好能賺到錢。
如果運氣不好,遇到行業不景氣,之前建造幾條大型船舶賺的錢,可能不夠建造一條船賠的。這種情況不是沒發生過,船東見海運行情不好毀約,建造了一半的船不要了,你們到時候怎么辦”
韓向檸深以為然,低聲補充道“有些船東可能不想毀約,但行情不好開支卻不少,他完全扛不住,他們都要破產了哪有錢再支付船舶建造的進度款”
“我知道,王總心里也有數,所以我們現在不敢再往里投了。”
“但現在有個問題,人家租用你們的船塢肯定是用來建造船的,沒起吊設備怎么修造”
“我和王總跟他們談過,他們說他們可以上設備。我們把船塢租給他們,他們給我們租金。如果我們將來用船塢修造大船,需要借用他們的設備,我們給他們交租金。”
“這樣也行,投資太大,現在也只能這樣了。”
“咸魚,他們還提出一個想法。”
“什么想法”
“人家考慮的跟我們不一樣,人家考慮船塢使用率,想怎么快怎么來。人家建議我們把塢門東西兩側的岸線改造成兩碼頭,船體在船塢里建造差不多了,就下水靠泊在碼頭邊上進行舾裝,這么一來船塢里就可以建造第二條船。”
“這個投資不比上大型起吊設備小”
“是啊,可市領導和開發區領導都覺得有道理。”
他和長余船舶修造廠的王老板是第一批去開發區投資的。
當時招商引資剛開始,領導們考慮的是有人愿意來投資就行,對于港區岸線怎么使用,確切地說怎么讓利益最大化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
現在陵海港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已經有了點樣子,隨著中遠船廠決定來港區投資建廠,市領導和開發區領導覺得他倆的船塢應該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可他和王總又沒那個實力,不可能按市領導和開發區領導的意圖發展。
想到這些,韓渝意識到他倆現在的處境很尷尬,不禁問道“吳總,你和王總有沒有想過見好就收。”
“什么見好就收”
“把船塢租給大企業只是權宜之計,等人家把大型設備安裝到你們的場地上,到時候很難說會不會產生矛盾。既然市里和開發區現在都那么看重船塢,連中遠這樣的大型船舶修造企業都看上了你們那塊風水寶地,不如主動退出,借這個機會賣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