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葛陪著袁局等領導爬上大堤,指著堤上堤下介紹道“這里既是加固加高大堤的施工區域,也是為迎戰第三次洪峰準備搶險所需沙袋的取土點。各位領導雖然想盡辦法給我們籌集了大量石料,但險情不斷,幾千噸石料是遠遠不夠的。石料不夠,只能用沙袋來湊。”
“從堤下取土,灌裝好運過來裝船,隨時可以運到搶險點使用”
“是的,來自濱江港務局的浮吊船在過駁裝載乃至水上搶險施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浮吊船夠大,吊臂夠長。
能伸到大堤內側上方,把灌裝好的沙袋直接吊裝到靠泊在浮吊船外側的內河貨船上。
袁局環顧了下四周,好奇地問“取土點在哪兒”
老葛是剛從荊州那邊趕過來的,對這邊的情況不是很了解,下意識看向老吳。
吳海利很直接地認為葛局是想讓他在上級面前露臉,發自肺腑的感激,連忙道“各位領導,為確保干堤安全,我們的取土點不能離大堤太近,距這里大約一點五公里,在前面那個村的西邊。”
“一點五公里,轉運過來方便嗎”
“我們有一輛大型鉸鏈式自卸車,一次能運輸三十噸土方。”
吳海利話音剛落,編入“一支隊”的1號自卸車就從遠處駛了過來,路況不好,確切地說之前都沒有路,但對1號自卸車的影響不是很大。
袁局看了一會兒,不解地問“不是要加固干堤嗎這車土怎么倒那邊去了”
“這一車土不是加固干堤的,是專門用來灌裝沙袋的。”
吳海利指指土堆西側的兩個大帳篷,解釋道“土堆邊上就是灌裝分隊的自動化灌裝區,自動化灌裝設備是我們營機修分隊長,也就是白龍港客運站經理張江昆同志在船隊來荊州支援的途中,組織預任官兵們自行設計、自主制造的。”
袁局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問道“在船上造的”
“嗯,前前后后只用了四天。”
“走,去看看。”
“袁局,各位領導,堤下的路不好走。”
“沒關系。”
幾位領導不下來看不知道,一看大吃一驚。
陵海預備役營真自行制造了一套有四個灌裝口、兩側有縫口機、下面有皮帶輸送機的自動化灌沙袋生產線。
裝載機從土堆上把土鏟進大料斗,只見土很快就灌入了沙袋,輔助施工的132團官兵跟工廠流水線的工人似的,扶著袋口移過去縫口,隨即抬到外面一垛一垛碼的整整齊齊。
另外幾個132團官兵有的用手動的鐵皮帶打包機打包,有的用自動的鐵皮帶打包機綁扎打包。
站在邊上看了不大會兒,他們就灌裝了幾百袋,綁扎打包了十幾垛
白龍港在中國地圖上都不一定能找到,但來慰問的都是長航系統的領導。
長江干線和支流有哪些客運碼頭,別人不知道他們很清楚。
袁局走出灌裝區,問道“白龍港客運碼頭還有客運航線嗎”
航道局的張局今年春天去下游檢查過工作,對長江口的航道情況很了解,不等長航公安局的副局長開口就匯報道“有,白龍港經東啟港至東海十六鋪碼頭的白申線還在運營,白龍港經東啟港至吳淞碼頭的高速客輪航線也在跑,不過效益不是很好。”
長航公安局的楊副局長補充道“黃普江航道繁忙,東海方面打算停止十六鋪碼頭的客運業務,改為旅游碼頭,想讓長江客輪和海運局的客輪全部靠泊吳淞碼頭。”
“吳淞碼頭離市區那么遠,這么一來客源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