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一樣擔心,可現在真顧不上那么多,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趟接著一趟救人。
10點45分,把剛從洪水中接出來的十二個群眾送上大堤,小魚和小顧終于收到了一個稍微讓人松口氣的消息。
五分鐘前,負責組織指揮救援的幾位領導,乘一艘渡輪去潰口處查看水情,見水位落差漸小,流速減緩,決定組織100噸以下的機駁船突入潰口,搶險救人
隨著“漢南掛1號”等八艘機駁船沖進潰口民垸,搜救效率迅速提高,畢竟一條大船能頂幾十條沖鋒舟和玻璃艇。
截止上午11點,已有包括漢武市交通委的首批21條機駁及隨后從漢武趕來增援的9條機駁,共有三十多條80至100噸的機駁船進入民垸內,開赴各個村莊,實行單兵作戰。
由于水深的關系,仍有許多地方機駁船過不去。
水上搜救連按上級要求化整為零,分頭配合機駁船行動,分別在合鎮垸、牌洲鎮、中堡村等地房頂、平臺、樹杈上拉網式搜尋。
這三十多機駁船是當之無愧的搜救主力,在搜救出一船又一船災民的同時,將來自好幾個舟橋部隊官兵開著沖鋒舟和當地漁民駕駛漁船從四面八方救出來的災民一一接上船,再一船接著一船沖出潰口,往停泊在江上的輪渡和甲板駁上轉運。
昨晚八點左右潰的口,垸內群眾逃命都來不及,哪里顧得上吃飯,上船之后都很餓。
船員們把所有干糧和水都給了災民。
總指揮所在的“監督47”艇,把僅有的三箱方便面送給了饑腸轆轆的老人和孩子,“長江2516”的船員更是不停的煮稀飯供應。
柳威率領的船隊是中午趕到的,跟之前趕到的陳子坤、小龔等人一樣接受漢武港監局領導指揮,與長航系統的三百多名船員和港監工作人員一起,協助轉移災民,分發韓渝讓帶來的補給物資。
就在許明遠、馬金濤和柳威等忙得焦頭爛額之時,荊江大堤這邊的險段搶護工程也接近尾聲。
韓渝開了一上午挖機,剛回到躉船二層指揮調度室,余副主任就捧著電話記錄凝重地說“韓書記,長江防總給徐工打電話通報,合鎮垸中堡村堤段潰口是管涌導致的。”
不等韓渝開口,首長就走進來道“安造垸潰口是管涌導致的,牌洲灣的潰口也是,怎么都是管涌啊”
“通報上說7月31號上午就發現了,涌水口距堤腳約40米,發現之后鎮里就組織力量搶護,一直搶護到8月1號凌晨3點,險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還有少量出砂。”
“然后呢”韓渝低聲問。
余副主任深吸口氣,看著電話記錄說“然后繼續搶護,又連續搶護了十幾個小時,一直搶護到昨晚8點半左右,堤身出現一米多的缺口,都來不及堵口就往兩側迅速坍塌,轉眼間就擴大到一百多米。”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話有一定道理。
誰能想到一個管涌,就能導致大堤潰口。
首長不由想起105軍404師的戰士杜源,暗想如果杜源當時在那兒也許能搶護住。
韓渝不知道首長在想什么,追問道“除了汛情通報,有沒有別的消息。”
“有。”
余副主任看著電話記錄,連忙道“長江防總和荊州防指轉發來一份國家防總關于及時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加強大堤防守的緊急通知,要求我們必須把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時轉移危險地區群眾,同時要突出重點,切實加強長江干堤、重點圩垸堤防和重要城區堤防的防守。”
“轉不轉移不是我們能說了算的。”
“但跟我們有點關系。”
“什么關系”
“西川、山城那邊還在下雨,第四次洪峰很快就會在上游形成,受下游洪水頂托荊江水位降不下來,即將形成的第四次洪峰會比前三次更難應對。席工說上級研究決定讓十首市轉移河口鎮的群眾,扒口蓄洪行洪。”
“這么說127團要撤。”
“不止127團,還有武警荊州一支隊、二支隊和前天剛到的一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