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下起了蒙蒙細雨,給江邊帶來了別樣的浪漫。
徐浩然跟張寶慶冒雨趕到營船港2號錨地,走訪錨泊在這兒的貨船。
新官上任三把火,分管偵查科的顧局和剛從江城調來的王科,對偵查科的工作不太滿意。
在支局正式成立之前,打私專桉組辦理的桉件,要么是海關那邊移交過來的,要么是各區縣公安局移交過來的,打私辦的主要工作是補充偵查,收集固定證據,然后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只有幾起大桉是打私專桉組深挖細查的,并且線索同樣來自海關和各區縣公安局。
總之,在兩位領導看來偵查科不能在辦公室坐等線索,要走出去,要發動群眾,要主動擔當有所作為。
馬關認為有道理,周政委也沒說什么。
這么一來,就把張寶慶、徐浩然等偵查員搞得苦不堪言,每天都要出來物建耳目,收集情報線索。
可他們這些偵查員大多是從各區縣公安局調過來的,幾乎都是旱鴨子,對江上的情況不了解。眼前一抹黑,去找誰幫忙
徐浩然轉業回濱江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由于已去世的父親是徐三野,人脈還是有一些的。張寶慶認為他應該發揮人脈優勢,請水上分局、長航分局和海事局的朋友幫幫忙。
走私桉件的管轄權現在雖然歸口到了走私犯罪偵查局,但水上分局和長航分局一樣需要成績,人家真要是有線索抓個現行再移交給走私犯罪偵查局多好,憑什么幫這個忙把線索給你
正因為如此,徐浩然沒好意思去找王文宏、趙紅星和小魚,只能請韓向檸幫忙,在長州海事處和水上搜救中心的同志協助下來江上走訪船員。
“走私的線索,公安同志,我們是內河貨船,不是拉黃砂就是拉石子,怎么可能去走私再說我們在江上跑的時間,都沒在碼頭附近等著裝貨卸貨的時間長,就算江上有走私我們也不知道。”
“是啊,查走私你們應該去問問那些跑海船的,找我們有什么用。”
兩個船主都搞不清楚他倆究竟是海關執法人員還是公安,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有一句沒一句的敷衍。
要不是海事陪他們來的,船主都懶得接待。
張寶慶早看出人家有些不耐煩,也意識到找他們真是找錯了人,畢竟人家又不出海,天天在江上和船閘內的小河運輸建材,走私對人家而言確實比較遙遠。
徐浩然則笑問道“劉老板,我知道你們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走私分子,但你們天天在江上跑肯定要加油,有沒有遇到過油販子”
“以前經常遇到,后來嚴打抓了好多,現在很少了。就算有人家也不會把油賣給我們,只會賣給熟悉的船。”
高個子船主話音剛落,矮個子船主就笑道“油販子的油雖然便宜,但我們不敢輕易加。誰知道他們賣的什么油,如果質量不好會燒壞機器的。”
高個子船主深以為然,抬頭道“這一說我想起來了,以前濱江的水上公安就抓過一幫回收廢油提純再賣的油販子,他們賣的油質量很差。”
走訪了十幾條船,沒收集到任何線索。
徐浩然帶著張寶慶來到劉鑫沛的“超市船”上。
江上的生意是真好做,劉鑫沛不但早還完了跟小魚家買船的錢,而且換了一條兩百噸的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