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后期,是濱江港客運的鼎盛時期。
1987年旅客吞吐量達到創紀錄的677萬人,成為長江沿線除漢武港以外的第二大客運港。
韓渝當時雖然還在上學,但因為姐姐姐夫都在港務局工作,一有時間就來這邊,可以說親身經歷了濱江港客運碼頭最繁忙的時期。
時勢造英雄,當年濱江港客運站職工在熱誠為旅客服務方面也干出了杰出的成績,“雷車”為老弱病殘旅客免費接送上、下船服務,感動了無數人,培養出了“巾幗建功標兵”黃惠等道德明星。
濱江港客運公司連續六年被評為江南省文明客運單位,多次被評為全國交通系統文明先進集體,先后被人民日報、新華日報、中國交通報、長江航運報、濱江日報等媒體報道,在國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時任總s記在視察濱江港時,甚至揮毫書贈了揚子第一窗口的墨寶。可以說是中央對濱江港的最高褒獎。
然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高速公路網線的建成、濱江三條汽渡的通航,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年代,人們選擇出行的方式呈現多樣化,極大地沖擊了“以舟代步“的長江客運市場。
拿申漢航線為例,96年客運量272萬人次,到了去年僅有90多萬人次,據說過去四年平均每年虧損2000萬元以上。
市場價值決定生存空間,生存空間決定長江客輪航運的命運。
韓渝不知道長江客運能維系多久,只知道長江客運一旦退出歷史舞臺,會有上萬長航職工失去工作。
長航公安局為什么急著向上級申請跟海事一樣轉行政編制,說到底也是一個生存問題,畢竟現有的長航公安干警主要是維護長航客運治安的。如果客輪停航,那么多乘警做什么,那么多客運碼頭的治安民警做什么
不夸張地說,接下來一段時間是長航公安最艱難的時候,甚至可以用生死攸關來形容。
正因為如此,曾關、王局、朱大姐和周局等長輩在他的工作調動這一問題上態度明確,只要長航公安能轉行政編制就可以調回長航分局。
如果交通部提交的申請國院不批,等待長航公安干警的就是下崗分流,明知道長航分局即將“倒閉”調過來做什么
一個人有一個長輩關心已經很幸福了。
一想到自己竟有那么多長輩關心,韓渝發自肺腑的感恩感激,正想著自己窮的叮當響,真無以為報,小魚的手機突然響了。
“我是小魚啊,到了是吧,我們就在附近,好好好,我們這就回去。”
“誰到了”
“石局和王炎他們到了,齊局在港務局開會回不來,讓我們跟江政委一起接待。”
韓渝不解地問“你是分局民警,你去接待是應該的,我去算什么”
小魚不認為韓渝是外人,揣起手機笑道“齊局讓你去的,趕緊過去吧,別讓石局和王炎他們等。”
“好吧,先去看看。”
韓渝沒辦法,只能跟著小魚回到長航分局。
果不其然,院子里停了三輛看上去很眼熟的警車,在外面等的幾個刑警一見著韓渝別提多尷尬,趕緊敬禮問好。
“進去坐會兒唄,站在外面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