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那么傻嗎我們雖然不是刑警,但保護現場的道理還是懂的。”
羅文江話音剛落,馬金濤就指著左邊笑道“韓局,我們是從那邊走過去的。”
“辛苦了。”“這是說哪里話。”“走,先去看看。”
韓渝鉆進蘆葦蕩,沿著羅文江和馬金濤之前走過的路線,與那一排可疑的足跡平行前進,邊走邊仔細觀察除了腳印之外有沒有別的疑點。
結果一直走到臨水側,淤泥都快沒過靴桶了,依然沒別的發現。但綜合位置、距離和昨晚的水流等因素,這里符合拋尸的一切條件。
韓渝環顧四周,問道“如果不是拋尸的,誰會來這兒”
羅文江反問道“漁民”“不太可能。”“為什么”
韓渝沒回答,而是看向馬金濤。
馬金濤探頭看看兩側,解釋道“如果小漁船的漁民想上岸,用不著來這兒。如果漁民夜里打漁,也不可能在這附近下網。”
“怎么不可能”羅文江不解地問。
“這里水深,離航道太近,船來船往,魚會被嚇跑的。”馬金濤想想又說道“小魚家以前就是漁民,我見過他爸他媽打漁,如果讓他爸他媽重操舊業,他們肯定不會在這附近下網。”
“有沒有可能有船遇到急事,臨時拋錨,船員從這兒上岸”
“一樣不太可能,這里又沒路,江灘上全是蘆葦,誰知道淤泥有多深,除非是本地船,熟悉這邊的地形。”韓渝摸摸嘴角,回頭看向岸上“而且,岸上什么都沒有,想找輛車都找不到。”
他家是跑船的,從哪兒上岸他比大多人有經驗。
羅文江一時間想不出個所以然,干脆問道“那誰會來這兒”
“不是拋尸的,就是自尋短見的。”“要不要請市局的技術民警來看看”
“從這兒拋尸就意味著要背著尸體,體重加上尸體的重量,腳印應該比較深。我給市局技術大隊打電話,這邊淤泥太深看不見腳印,那邊的腳印很明顯,先請他們過來幫我們采集下足跡。”
韓渝掏出手機,一邊翻找技術大隊的號碼,一邊又問道“除了這兒,還有哪兒具備拋尸條件”
“如果不考慮用船作為交通工具拋尸的可能性,那附近只有四個地方。”
“走,帶我去看看。”
“你不是要請技術民警來勘查嗎,我先給楊勇打個電話,讓他過來等技術大隊的人。”
“行。”
韓渝聯系好技術大隊,繼續聯系丁曙光。正在偵辦的是命案,兵貴神速,不能省錢,只能頻頻撥打手機。
沒想到電話剛撥通,丁曙光就在電話那頭急切地問“韓局,是不是有線索”
“暫時沒進展。”韓渝定定心神,說道“丁主任,我剛到江邊,正在跟羅局、馬大看看幾個具備拋尸條件的地方。江邊的地形你是知道的,相比從岸上拋尸,用船作為交通工具拋尸更方便。”
“我們有人在排查附近的小船。”丁曙光回頭看看港閘分局的同行,補充道“港閘分局很幫忙,不但協助我們排查附近的小船,也在幫我們排查附近的前科人員。”
摸底排隊,這是地方同行的老套路。
只要發生重大刑事案件,在沒線索的情況下就組織警力,跟過篩子似的把轄區內的前科人員挨個兒叫過去“過堂”,問問案發時他們在做什么,有沒有不在場證明。
雖然簡單粗暴,但事實證明在沒其它線索的情況下這一招很奏效,因為很多案件都是前科人員干的。只是社會發展太快,人員流動頻繁。特別是城區,外來人口多,人流量大,這一招越來越不好使。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