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一百個,在羅馬尼亞干得都不錯。”
“還有多少人想去”
“家里的生意越來越難做,現在個個都想出國做生意。”
“個個都去,不就又扎堆了嗎”
“放心,我們林西人能吃苦、愛抱團,但不扎堆。現在搞惡性競爭的不是我們本地人,都是政府這些年招商引資招過來的外來和尚。”大舅喝了一口茶,豪情萬丈地說“我跟羅浩商量好了,先去羅馬尼亞看看,如果羅馬尼亞的家紡市場飽和了,我們就去羅馬尼亞周邊的匈牙利、波蘭”
“大舅,你們會說匈牙利語嗎”
“不會。”
“波蘭話呢”
“也不會,但我們可以學啊。郁祥建跟我年紀差不多,做的一樣是家紡生意,唯一的區別是他把貨賣給老外,他可以成功,我未必就不可以”
大舅決心已定,躊躇滿志。
大表哥羅浩很想出國見世面賺大錢,不禁笑道“三兒,其實我家出國做生意都有點晚,蔡支書你見過的,蔡支書97年就出國做生意了。說出來你肯定不敢相信,他發到羅馬尼亞的第一個集裝箱賺到的錢,我們在老家辛辛苦苦干兩三年都賺不到”
“蔡支書出國了”
“你不知道”
“我真不知道。”
“他去的雖然比郁廠長晚,但現在在羅馬尼亞的生意做的比郁廠長大。他上次回來時,我跟我爸去找過他,他說他剛去那邊時白天找生意,晚上學語言,很快就適應了羅馬尼亞的環境,現在在羅馬尼亞有自個兒的鋪面。”
“那他現在還做不做村支書”
“做啊,他每半年回來一次,處理村里的事。鎮里和市里都很支持,鼓勵我們出國找市場。”
鎮里和市里支持,村支書帶頭,難怪他們都想出國呢。
當年從事家紡也是這樣的,村干部和鄉干部冒著“投機倒把”被抓去坐牢的風險帶頭干,在他們的帶領下有了現在的三興家紡市場。
能想象到隨著他們把目光看向海外,不久的將來三興會有很多從事輕紡行業的人出國做生意
村支書和村里的大能人郁廠長都在羅馬尼亞,并且已經站穩了腳跟,大舅和大表哥過去韓渝沒什么不放心的,況且他們決心已定,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
吃飯時當著大舅和大表哥的面,給濱江海關陵海辦事處主任打了個電話,請人家多關照,畢竟大舅和大表哥不可能兩手空空出國做生意,接下來也要跟人家一樣往羅馬尼亞發貨,而且是一集裝箱一集裝箱的發。
人家很幫忙,甚至介紹了一個靠譜的貨代。
至于大舅和大表哥出國之后家里要是遇上什么事,老韓和韓媽自然要來幫忙
回到白龍港,洗完澡躺在床上,韓向檸感慨萬千地說“三兒,你大舅真厲害,小學都沒念完,并且都這么大年紀了,還想出國闖蕩。跟他一比,我發現我們真沒出息。”
“都說時勢造英雄,其實環境和氛圍也能改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