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賈家與崇平帝的關系還算可以。
賈寶玉的親姐姐就在宮里當差。
也就是賈元春。
她在宋皇后身邊做女官。
明確職位是鳳藻宮尚書。
此時的她還不是賢德妃,其實,從原著里便能看出來,這個名號的意義是敲打大于封賞,聽說過“賢妃”也聽說過“德妃”的封號,可古往今來,卻從未聽說把這兩個稱號合并到一起的,主要是這兩個稱號合到一起,能擔得起的只有皇后一人,因為古代有一種說法,叫娶妻當娶賢,所以,皇后自是這天底下最賢德的女子,除非皇帝本人在年少時有幾個生死相依的紅顏知己,方才有可能在皇后尚在時,把“賢妃”與“德妃”這兩個稱號賞賜給別人,否則,就像宋皇后這種佳人在宮,崇平帝是寧可空著,也不會賞給別人的。
他怕宋皇后多想。
更怕自己失去底線。
妥協只分第一次與無數次。
且,賢與德,在所有妃子的封號中是位分別列第一與第二的,按后漢一朝給妃子封號的珍貴順序排列,從上至下,單字依次是德、賢、淑、莊、惠、敬、寧等,別說區區一個賈元春了,便是宋皇后的親妹妹都沒能撈到一個“德”或“賢”字,其余妃子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事出有因。
一是國宴,慶功宴,開疆拓土之功。
二是紙鶴的威懾力,給林朝辭面子。
三是四王八公歸順,給顆定心丸吃。
四是宋皇后大度,許了賈元春恩典。
四個原因齊聚,榮國府與寧國府的女眷這才在賈母的帶領下,進了皇宮,也進了后宮,先是見過了宋皇后,隨后,才去見了南安老太妃。
不然,賈府不少人都沒資格進來。
有資格進來的只有六個。
賈母、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秦可卿與王熙鳳。
一個超品。
兩個一品。
三個五品。
如迎春、探春、惜春、李紈等都是沒資格進來的。
林黛玉倒是能。
史湘云也可以。
可她們倆走的并非賈家的門路。
林如海是崇平帝的心腹,史湘云所在的史家也是老牌侯爵,宋皇后便是看在崇平帝的面子上,也一定會多關注林黛玉與史湘云這兩個人。
不過,最該關注的人是薛寶釵。
最該結交的人也是薛寶釵。
母憑子貴,妻倚夫榮。
說是為了薛寶釵這口醋包的餃子,也許有點夸張,可要說最重要的客人是誰,一定是薛寶釵。
四王八公這邊,如賈母這種老一輩的超品與一品夫人不多見,四王中,也就只有南安老太妃的身子骨還算硬朗,其余三王的母親早已亡故,八公中倒是有四位跟賈母同一輩的老太太,都是超品夫人,自當以南安老太妃為首。
四王八公并非鐵板一塊。
男人們好歹有些大局觀。
就像前些天賈赦邀請四王八公的人來榮國府小坐,交接一下領頭羊的位置,把林如海先推上吏部尚書的位置一樣,大家都屬于開國勛爵一脈,像這種文武爭斗不報團是不可能贏的。
可是,后宅就沒這么多大局觀了。
女人狠起來,比男人更可怕。
就說在場這幾個老婦人,誰手里還沒有幾條爬上主子床、妄圖母憑子貴、逆天改命丫鬟的命
榮國府后院的井里可不乏尸骨
只不過,皇宮里,比這更殘忍
小巫見大巫,也就沒什么提及往事的必要了,一個個笑瞇瞇的說著話,時不時就會冒出來一句看似尋常實則誅心的話,并在其他人的打圓場中,輕描淡寫的揭過,繼續下一個話題。
而薛寶釵那邊真不是賈母不想過去套近乎,只是說,人家從一進門開始,就被宋皇后拉到了身邊說話,那種護犢子的味道比拉著林黛玉聊天還強,就算借賈母一萬個膽子,她也不敢借著親戚的關系插入皇后的交際圈子。
只能眼睜睜看著薛寶釵這位比在座所有女子都年輕的一品誥命夫人,進退有據的回應著宋皇后與其他妃子善意的問候,在心底默默發酸。
不過,最酸的不是賈母。
而是王夫人與其他非一品誥命的婦人。
薛寶釵比她們年輕也就算了。
人家的誥命還比她們高。
賈母還可以用“自己是超品夫人,薛寶釵只是一品夫人”的借口安慰自己,即便明眼人都知道,她這個超品夫人擺在薛寶釵這個一品夫人面前就是個屁,能讓宋皇后放下架子結交的,便是南安老太妃,也不敢仗著地位與年齡強壓薛寶釵一頭,可是,像她們這些人呢
她們可是連借口都沒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