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是真敢唯才是舉。
且,也是真敢折節下交。
就說魏轍,這位老人就是秦始皇父親的重臣,因不贊同秦始皇的理念,選擇罷官退隱,秦始皇也是真能放下架子,帶著親隨從咸陽宮追到了驪山腳下,盡管魏轍也是個很有主見的人,秦始皇終究沒能追回來,但不管結果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秦始皇表現出的誠意都是后世帝王身上幾乎看不到的,也恰恰說明了先秦時期的風氣,遠比后世那些半吊子的帝王心術強,折節下士,也自當陰陽并行。
帝王心術為陰,為手段,為術。
折節下士為陽,為誠意,為理。
故此,嬴政一點都沒避諱林朝辭,更沒在乎林朝辭是不是刺客,在蒙毅嚇的差點跪在地上的反應中,與林朝辭并肩而行,從中和殿走了出來,揮了揮手,示意蒙毅不用瞎緊張,當做沒看見就好,隨后,竟真的說到做到,與林朝辭走在咸陽宮內的長廊上,邊走邊聊。
期間,也自是提到了一些隱秘。
一些史書上沒寫的隱秘。
比如東皇太一為何索取蒼龍七宿,而他卻不需要蒼龍七宿因為東皇太一想代天而行,蒼龍七宿是天道氣運,七成的天道氣運被均分在蒼龍七宿上,東皇太一拿到蒼龍七宿就意味著他有七成的保底成功率;而他走的是人定勝天之路,他承認天道給予人道的關懷,可是,此刻,是他當家做主,他要號令天,那么,天道氣運有多少,對他而言都無所謂,他要的是人道氣運,以此確定天道屈居于人道之下,十二金人鎮的是以老秦人為首的人道氣運,這里面,恰恰不能含半分天道
反正大家的想法都挺不尊重天的。
走的路又不同,也不沖突。
那就各取所需,互換有無好了。
其實,這兩條路也無分對錯,東皇太一走的是周朝一脈的舊路,他走的也是商朝一脈的舊路,只不過,他們都走到了前朝并未走到的區域,他們已經成為了這兩條道路中走在最前方的開路者周朝代天而行,覆滅了以人道為本的商朝,商紂王就是典型的不敬天。
因為商朝人口減少,廢除活人祭祀,別管出發點是什么,被后世冠以“商紂王”的帝辛老祖宗都是相當彪悍的,更別說他還廢除了奴隸殉葬制度、打壓貴族、削減神權的影響力。
過去的神權就約等于天道。
因為巫祝總嚷嚷著祭天。
敢對天道說不,帝辛的魄力可見一斑。
比如荊軻刺秦,也許在史書上,荊軻確實此刻,可在嬴政的親口訴說中,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他當年見荊軻時,荊軻就已經是大宗師了,當年的他也不過是一位先天高手,他的習武天賦并不高,只屬于不錯的那種類型,就算有秦國王室的氣運庇護,也頂多能跟宗師過招,在幾乎臉貼臉的距離下面對一位以刺殺出名的大宗師,其實他很清楚,當年蓋聶能救下他的原因,是荊軻悄悄放水了,那一次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次,跟荊軻賴以成名的“十步一殺”沒關系,正因如此他才能反應過來,并在那一刻明白了荊軻的意思。
他們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憐人。
荊軻必須刺。
而且,必須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刺。
這是以全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
但究竟怎么刺,刺的力度如何,刺的速度如何,刺的結果如何,這就要看荊軻放多少水了。
荊軻的意思他明白。
我以我命,給你發兵的借口。
也給你一統天下的借口。
也算是給你長長見識。
別以為有蓋聶在身邊就安全了。
但是,你要答應我,我知道你是我的情敵,擄走了我的老婆與孩子,我把她們托付給你這個情敵了,你要跟我保證,讓她們衣食無憂。
這便是他對天明視如己出的原因。
刺,是知遇之恩。
刺的慢,是警告,也是恐嚇情敵的惡趣味。
刺殺失敗,是理想。
故此,如果麗姬不隨荊軻而去。
他是不會讓陰陽家封印天明記憶的。
后路他都給天明安排好了。
讓天明拜蓋聶為師。
如此一來,倒也算衣食無憂。
咸陽宮是天底下最安全的地方,也是天底下危險的地方,沒想到蓋聶跟他玩了這么一手,帶著天明叛逃了,這操作別說林朝辭沒看明白,就算他這個始作俑者,授意某位大臣與蓋聶溝通,讓蓋聶去找天明的人,都沒明白。
不過,木已成舟,多說無益。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