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榮國府這邊的鬧劇。
也不提賈寶玉今天究竟被賈政揍成了什么模樣。
同在這神京城里。
平國公府卻是車水馬龍。
若非天色已晚,不便拜訪,怕是諸多車馬還不肯離去。
崇平帝對林朝辭的態度,就連林如海這樣的外人都能看清楚,各自都有母妃與派系的諸王如何不明白
可以說,得到林朝辭的認可,就相當于走完了后漢一朝太子之位一半的道路,剩下的一半,只要你不是差到離譜,哪怕是中規中矩,也能走到頭。
且,誰也不知道崇平帝能活多少年。
國祚,只是一個虛幻的概念。
它不會實時反饋給帝王。
也不會實時反饋給任何人。
功過是非,自有后人評說。
就算崇平帝做的再出色,他也終究是一個人,他也會犯錯,也會受限于時代下達一些錯誤的政令,只有帝王能享國祚,太子與諸多皇子則不受限制,故此,此后應該經常能見到五十年以上的太子,便是不為練武延壽,只為帝王寶座,林朝辭都是非拉攏不可的存在。
因為后天境界不延壽。
也就是一流、二流、三流。
三流的代表是青城四秀。
二流的代表是岳不群和寧中則。
一流的代表是向問天和左冷禪。
直到先天,壽元才能提升到一百歲。
好比東方不敗,以及后期的任我行。
可是,放到民間,也不是沒有長壽的老頭和老太太能活滿一百歲,只是說這樣的人放在任何朝代都少見,并非沒有。
先天高手也是極其少見的。
故此,這些皇子不僅錯過了最好的筑基時間,也就是打好根基,在六歲至十五歲的這個時間段,是最容易打好根基的,手里又沒有什么高深的功法,便是有功法,沒有名師指導也不敢瞎練,紅樓一界的世界意識還指望著這群崽崽遠征呢,自是不可能花費氣運在自家的世界里種點朱果、血菩提、萬年人參之類的珍貴藥材。
這些皇子的上限也就是先天。
指望著他們成為宗師,壽至百五,幾乎可以洗洗睡了。
正因如此,諸王才來拜訪林朝辭。
不僅僅因為林朝辭長生不死。
也不僅僅因為林朝辭人盡敵國。
這里面的因素很多。
多的讓諸王不能舍棄。
尤其是崇平帝還通過這些皇子的母妃釋放了一個信號能得到林朝辭支持的皇子就是后漢的下一任帝王。
這可比那個太子的許諾明確多了。
一個肯定,太子之位贏一半。
一個支持,帝王寶座入囊中。
就算諸王認不清林朝辭的價值,在崇平帝此番厚賞之下,也定會像打足了雞血一般往前沖,更別說諸王都很聰明,能認清林朝辭的價值了。
由于林朝辭是臨時改道,倉促回府。
時間也不早了,就只見了一位皇子。
皇后的二子,楚王。
楚王是個稍有陰鷙的年輕人,看上去二十多歲,沒到三十,但態度卻很到位,沒有任何拿捏林朝辭的意思,更沒有一上來就開門見山,說什么“假如你效忠于我,你要什么我給什么”之類的廢話。
效忠
誰敢在林朝辭面前提這個詞
崇平帝都把林朝辭當朋友看,深知林朝辭只能用情分結交,不能用利益或其他東西逼其站隊。
這些皇子鬼精鬼精的。
又豈會像賈寶玉一樣在雷區上蹦迪
近兩年,后漢一朝武風興起,有林朝辭傳給薛蟠、馮紫英、衛若蘭等人武功,并遠征漠北的原因,也有在其他世界混不下去的高手,或是武功太低,或是得罪了人,跑到紅樓一界避難,更有秦時一界安插過來的那顆真眼,傳授皇室子弟各種武功,盡管跟林朝辭傳給薛寶釵的武功沒法比,卻也比外界的功法好太多太多了。
可后漢一朝為什么沒亂
為什么沒人敢刺王殺駕
為什么沒人敢私入皇宮
為什么沒人敢決戰紫禁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