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視明為敵。
明,視元為辱。
歷史之所以波瀾壯闊,就是因為每個時代皆有人杰出世,每一個王朝的建立都充滿了史詩級別的輝煌,也都充滿了大量不可復制的經典事例。
就像劉邦與項羽都曾活在秦始皇的陰影下,而項羽這個楚國貴族后裔注定會再次失敗的命運一樣。
秦滅楚,楚敗了。
秦換漢,也一樣。
就像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一樣,誰也沒想到,當年殺機四伏的試探,最終會一語成讖。
然,正如曹老板始終占據優勢一樣。
當年的青梅煮酒,曹老板占據優勢。
曹魏與蜀漢,依然是曹魏取得勝利。
即便曹魏最后被司馬家篡權奪位,把洛水的名譽都搞破產了,曹魏與蜀漢的命運卻充滿了戲劇性。
元與明,亦是如此。
老朱的脾氣,懂的都懂。
巧了,朱老四的脾氣,跟老朱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
朱瞻基這個六邊形帝王又是朱老四一手帶出來的孫子。
有這隔層的祖孫三代帝王在。
明朝對元朝,那是往死了打。
虧本也要打的那種。
幸虧明朝帝王的轉職體系多樣化,老朱這個敢打的帝王有朱標這個太子管后勤,朱老四這個敢打的帝王有朱高熾這個太子管后勤,朱瞻基這個敢打的帝王本來就是六邊形戰士,而且,他的兒子就是某位大名鼎鼎的叫門天子,不把這個兒子抽死,都是看在虎毒不食子的份上,讓這玩意管后勤,朱瞻基肯定是不敢的;此外,朱厚照也是一個敢打的帝王,可惜手腕不夠,打仗在行,宮斗和政治博弈,他是真的不擅長,搞的老朱把劉伯溫扔了過去,取長補短,至于后面那些廢物,尤其是某個木匠皇帝,基本沒啥拯救的希望,就直接代管了過來;老朱雖然不是那種搶子孫后代皇位的人,卻也不會任由子孫后代糟蹋江山。
一句話能干的,好好干,不能干的給老子麻溜滾蛋
至于朱瞻基這個蛐蛐皇帝老朱雖然看不慣,卻也沒雞蛋里挑骨頭,朱瞻基能在文治武功方面達到圓滿,把朝廷上下治理的服服帖帖,百姓安居樂業,別說玩幾個蛐蛐了,就算是后宮三千佳麗,老朱都不會說半個“不”字,說到底,老朱自己也有一些小癖好,年少時也曾見過別人斗蛐蛐,只要別玩物喪志即可。
故此,當明與元對上,尤其是元朝這邊的成吉思汗還活著嗯,正常人都能預料到下面的事了。
沒錯,開戰。
老朱要驅逐韃虜,復我河山。
成吉思汗也不可能視若無睹。
只不過,各家都有敗類的子孫,正如朱瞻基把叫門天子吊起來抽、老朱把木匠皇帝吊起來抽一樣,成吉思汗也把自己的子孫后代吊起來抽了一頓,沒別的,就是因為自己制定好的路線被這些人走歪了,甚至還搞出幾等人的制度。
幾等人
我幾等你奶奶
老子雖說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可老子愿意一視同仁,草原的兒女又豈能沒有容人之量,看看郭靖,思慮再三后,不還是回到了我這個岳父的懷抱里嘛,老子這個地地道道的蒙古人都在推行蒙漢一家親,都不怕玷污了黃金家族的血脈,你們這群子孫后代給我玩倒行逆施
成吉思汗的思維是典型的蒙古思維。
說白了慕強,且尊弱肉強食之理。
也別怪元朝與蒙古都把這位大汗視作精神象征,哪怕是元朝的歷代皇帝,都沒有這位大汗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高,主要是因為成吉思汗說到做到了,愿意投降的,我會給你們一視同仁的待遇,不愿意的,那就是敵人,往死了打,其人格魅力不在于禮賢下士,而是像一支狼群的狼王,跟著我就有肉吃,團體協作,按照出力分配資源待遇,從不會拋棄隊友。
這是一種異于中原本土帝王的思維。
故此,在明朝勢如破竹的把元朝打了一頓后,成吉思汗及元朝迅速做出了回擊,雙方廝殺的不可開交,汝陽王的女兒趙敏,也就在成吉思汗的支持下,接替了皇帝大伯的位置,成為了元朝的新任帝王,調兵遣將并收復之前失地。
趙敏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女孩。
不敢說自比武則天這位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