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誅仙一界。
中原,青云門。
龍首峰上,時任龍首峰首座的林驚羽和上任首座蒼松道人,以及自風回峰而來的現任首座曾書書及上任首座曾叔常,坐在峰頂的涼亭內,俯瞰云海,喝著茶,高談闊論著古今往事。
沒辦法。
閑的沒事干。
如今的青云門跟過往的青云門不同。
過往的青云門處于老一輩的帶領下。
達不到落后的地步。
但確實是跟不上時代了。
而如今的青云門,雖然談不上進入了新的時代,但也是處于過渡期,說白了就是處于新老交接的環節,其中,龍首峰和風回峰最為激進,以小竹峰和大竹峰最為保守,余三者居中。
前兩者分別選中了天賦更好的林驚羽和一脈相傳的曾書書,而且還是一步到位,直接把這倆人推上了首座之位,然后,兩個約等于退休的老脈主進行輔助,確保諸多事務運行無誤。
其中,林驚羽已成元嬰。
曾書書倒是差了一些。
但也已經是金丹七層的大修士。
當然了,蒼松道人和商正梁等原青云門高層的境界也不低,其中,蒼松道人的境界同樣抵達了元嬰境,曾叔常亦是如此,水月大師、商正梁、天云道人和田不易都成為了元嬰修士,道玄則更上一層,已成化神,而萬劍一則相較于道玄,更上一層,目前是反虛境三層。
按理說,似乎沒必要交接。
老一輩還能打。
依舊堅挺。
但青云門的高層經過多次討論。
最終還是認為退位讓賢是最好的結果。
原因有三。
其一:修仙這條路,越往后越難,越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即便青云門的功法被林朝辭改良了,修煉到渡劫境都夠用,不用更換功法,但如果認為不適合自己,想更換其他功法,也隨意,這里指的是天賦足夠的人可以按部就班的修煉到渡劫境,但是,即便功法的問題被林朝辭解決了,修為的積累也需要時間。
老一輩強者退下來。
如蒼松道人。
如曾叔常。
就可以專心修煉。
如此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他們能在修為上有更高的成就,對青云門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假設蒼松道人成為化神,足以庇佑青云門千載,如果他成為反虛,萬年之內是不會有什么事的,他們將超越青云門的歷代祖師,成為青云門新的巔峰,也是青云門的上限。
其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即便是他們這些老一輩強者,當年,也都是磕磕絆絆走過來的,有做錯的事,也有下達錯的命令,當年,可沒人能為他們兜底,做錯了只能想辦法補救,要不就吸取經驗,基本沒有挽回的機會,但眼下就不同了,他們還活著,還可以給陸雪琪、田靈兒、林驚羽、曾書書這批年輕人兜底,摔打摔打,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不然,等到他們某一天忽然死了。
青云門交到這些年輕人手里。
講真,他們確實不放心。
因為修仙跟管理是兩碼事。
只會修仙而不會管理的人多如牛毛。
當然了。
他們也沒把要求定的那么高。
他們對林驚羽和曾書書這種接任首座之位的年輕人,最低的要求,僅僅是他們能按部就班的維持所在的一脈,發展下去,不把事情搞的更糟就好,說白了,青云門要想成為圣地,看的主要是巔峰,也就是萬劍一跟道玄能走多遠,就跟絕大多數圣地的最強者不是宗主,而是宗門的老祖一樣,那些瑣事都交給會管理的人管理了,真正的底牌往往不會露面。
青云門也走上了這條路。
只是目前還沒走多遠就是了。
其三:也是真的退位讓賢,主要是林朝辭這邊真的不在意,搞的青云門這邊也比較被動,青云門就想用這種方法,嘗試勸一勸林朝辭,更新迭代一下,說白了就是跟林朝辭說,你看,林驚羽他們都上位了,都成為了首座,你這個原本的七脈大師兄是不是也該接任青云掌門的席位了,這樣一來,傳承才能繼續運轉,不然,總不能讓萬劍一這個老掌門帶領林驚羽等新首座,繼續操心青云門的事務發展吧,雖說也不是不行,但代溝還是有的。
而且,林朝辭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