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公正、豐饒、曙光等圣教聯合所屬教派的信徒,也有血神、黑暗女神、月神等神只的信徒。
這些人要么犯下了褻瀆神只相關的罪行,要么是自家教派所不容的人物,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不同。
而相較于過去,此時此刻已經更能客觀看待‘神只’這一概念的索倫接納了他們,他準備了各種神像、神龕與教典,盡管會盡可能地遵循各教派的核心思想,比如讓黑暗女神迪莉婭的神像離曙光女神帕可茜的神像遠一些,但在外人看來已經足夠離經叛道了。
如果是在圣域境內的話,這種教堂是要被強拆的,索倫這個牧首甚至有被物理意義上凈化掉的風險。
然而,這里是自由之都,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最離經叛道的地方,所以【黑駁幕】便成為了一個落腳處、一個庇護所乃至一個棲身之地。
有人會隔三差五過來禮拜。
有人會沒事就在附近晃蕩。
有人干脆求索倫收留自己。
久而久之,索倫便不再孑然一身了。
久而久之,【黑駁幕】逐漸變成了人們口耳相傳的‘褻神者之家’。
索倫牧首,逐漸成了那些宗教人士的庇護者。
而當了幾十年裁判長的他很清楚什么人能護,什么人不能護,什么人該死,所以也并非每個人都能被【黑駁幕】接納,但就算如此,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黑駁幕】終于還是變成了一個不容小覷的勢力。
有人的地方,不一定有江湖。
但人多的地方,一定有江湖。
【黑駁幕】意料之中地引起了其它勢力的注意,然后,或許是因為利益、或許是因為私怨、或許是被人指使,逐漸開始有人打起了這間小教堂的主意。
然而團結在索倫周圍的人成功堅持了下來,數次守護住了自己的容身之地。
【黑駁幕】逐漸有了話語權,有了讓別人安靜聽自己說話的資本。
而其領袖,也就是那位深不可測的牧首,則成為了自由之都的無數新貴之一,不同之處在于,他并沒有像流星般稍縱即逝。
后來,基于‘教會’的特殊性,【黑駁幕】逐漸成為了一個能讓很多人安心談事且無需害怕被襲擊的‘中立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