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時的齊招娣已經睡著了。
傻柱看著劉嵐“你這也快生了吧。”
劉嵐“再有兩月吧”
下午,何雨水給何大清發電報去了,這封電報上有她考大學,也有何雨柱生孩子,兩個喜訊。
李抗戰回到廠里,但郝胖子找到他“抗戰,婁董要用車,說讓你去一趟。”
因為郝胖子是后勤主任,所以他的辦公室有一部電話機,婁曉娥電話打到了他哪里。
李抗戰剛坐下,扭頭又去了了婁家。
“小娥,你打電話到廠里有什么急事”
婁曉娥揚了揚手里的信箋“媽來信了。”
李抗戰逐字逐句的看完之后,笑道“你現在放行了吧”
婁曉娥笑著點頭“放心了,媽說在香江很好。”
婁母到了香江,暫時住在婁曉娥的姑姑婁雪梅家里,一切都好讓他們放心。
也表達了讓他們盡快來香江的意愿,還關心了婁曉娥懷孕的事情。
也說了一些她到了香江的所見所聞。
引起李抗戰關注的一個消息是,香江許久沒下過一滴雨,每天供水分時段。
這個消息讓李抗戰想起了香江82到83年的水荒事件。
他曾看過網上的一片報道,1962年底到1963年,整整9個月,香港的天空再沒有降過一滴雨。
沒有雨水,香港本就不富裕的地表水也開始加速蒸發。河塘干枯、田園龜裂。
最嚴重的時候,香港全境剩余存水,僅夠當地居民飲用43天。
炎熱的夏季,不能洗衣、不能沖涼,甚至不能喝水。
水資源短缺、社會秩序混亂不堪、民眾恐慌此起彼伏,真所謂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按下瓢又起了葫蘆,此時的港英焦頭爛額,無力應對。
找不到新的水源,就只能更加嚴格地控制用水。
起初,港英將供水時間縮短到每天8個小時。
但旱情越來越嚴重,澹水又只出不進,很快連時也無以為繼。
供水時間只能再次縮短,從時到4小時,再到4天4小時。
后來竟然離譜到每4天才供一次水。
自此,每到供水日,員工們都要請假,然后全都擠在街頭,扛著扁擔、提著罐子,排隊打水。
大號儲水罐在商店賣到脫銷。
甚至有人為了一口水,在大街上公然爭搶、械斗。
一切都只為一口水,因為水可以活命,僅此而已。
好不容易搶到水,也不能浪費。
一盆水一家人輪流洗漱,然后再用污水洗衣服、沖廁所。
缺水導致市民的衛生環境直線下降,霍亂、瘧疾等疾病開始滋生。
醫院里塞滿了各種病人,香江成“臭”港。
由于香江地處珠江出海口,缺乏天然的湖泊和河流,自古就是一個缺水的地方。
60年代,隨著香江人口的增長,缺水的問題逐漸突出,最終演變成為水荒。
即使你早早地等候在取水點,也有很多老百姓根本分不到水。
而英籍執政者們,卻根本不愿意為香江百姓想辦法,他們本著英籍優先的原則,讓英籍人獨享珍貴的水資源。
英籍人可以悠閑地享受下午茶,香江老百姓卻連口水都喝不上。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了水,別說香江繁榮了,老百姓連生命都有危險。
讓李抗戰想起一句話,滴水貴如油。
月光光,照香港,山塘無水,地無糧;阿姐擔水去,阿媽上佛堂,唔知幾時沒水荒
這是60年代在香江廣為流傳的民謠,由此可見香江的缺水是多么的嚴重。
可是英國老
婁曉娥看著陷入沉思的李抗戰,不由得問道“抗戰,你在想什么”
李抗戰笑了“小娥,我想到了一個賺錢的絕世好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