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在社長這個職位當中,能比青智源更帥的,好像真的沒有幾個。”
“什么叫沒有幾個,照我看就是沒有。除非木村放棄演員去開公司。”
“哈哈哈哈,你們有沒有想過,木村其實也是青智源社長給打造出來的呢。”
青智源笑了起來,先是做了一番自我介紹,向觀眾們打了招呼,然后抬起手來,引導著眾人看向大屏幕。
在屏幕上面,放映機投射出了一張大大的照片。
上面是中國的長城以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的烽火臺。
“從古至今,通信一直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手段。
在沒有電話,交通又不便利的古代,古人想要與遠在千里之外的人通信又該怎么辦呢
這是烽火狼煙。
烽火是中國古代邊防軍事通訊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國家戰事的出現。
之所以叫“狼煙”,是因為古時候中原人有著許多與狼有關的邊境游牧民族的傳言,目的是告訴后方的軍隊“狼來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陸續在邊疆修建烽火臺傳遞軍情。
秦統一中原后,長城上遍布烽火臺,一直延續到漢代。
當遇有敵情時,則有專人負責燃火以報警,通過山峰之間的烽火迅速傳達訊息,通過不同的示警信號來體現敵人的規模、是步兵還是騎兵等具體敵情,又或是告知相鄰的城寨軍士采取何種聯防措施,形成一套成熟的敵情傳遞系統。
然后”
下一張照片上面是一只鴿子,腿上綁著一個竹筒。
“飛鴿傳書,又被稱為“鴻雁傳書”,指的是將信件系在信鴿的腳上然后傳遞給要傳遞的人。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開始用信鴿傳遞書信了。
飛鴿傳書,利用的是信鴿對地球磁場的感應和“歸巢性”。
信鴿們特別戀家,這是它們先天具備的優勢。
但由于信鴿往往只有一個家,只能在固定的人員以及固定的地點進行傳送,送信人需要出發前帶上信鴿,送信的地方也只能是出發點所在的地方。
因此,信鴿只能單方面進行送信,信鴿送完信后,是沒有辦法再飛回到送信處的。”
青智源慢慢講述著通訊的發展歷史,下面的記者們也逐漸聽得有些入了迷。
這段過程看起來內容挺多的,可是青智源講述起來很快而且非常清晰。
從烽火狼煙,到飛鴿傳書,然后到驛站,然后再到魚傳尺素、風箏、竹筒傳書等等。
中國古代人民不斷地嘗試將自然力與自然媒介完美的結合,這些無不體現了他們超凡的智慧。
然后再到郵差系統,到后面的電報,電話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通訊手段也是日新月異。”
說到這里,一個助手將一臺已經連入網絡的電腦給推了出來,到青智源的面前。
同時呢,后面的攝像機對準了電腦屏幕,將它進行著現場直播。
所以觀眾們能夠通過屏幕看到電腦上面的信息。
最先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個聊天界面。
左邊是一個方方正正的聊天窗口,右邊是一排的人的名字。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不斷普及,還有一種神奇的東西也開始逐漸被孕育出來,那就是互聯網。”
“而現在”
青智源抬起手,指向了大屏幕,“朋友們,okeitok,簡稱rtt。”
雖然大家還沒太明白這是什么,但是現場所有的氣氛都被青智源給調動起來,看到他熱情洋溢充滿自信介紹這個軟件的樣子,眾人不由得鼓起掌來。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鼓掌,但是鼓掌就對了。
青智源拿起電腦,在旁邊敲打著,“heo,大衛。”
過了幾秒鐘,窗口當中出現了一句話,“heo,青。”
全程都是用英文在聊天。
青智源接過話筒笑著說到,“我現在呢,是在跟我的一個米國朋友進行聊天,大家所看到的信息都是即時發送的,是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
嘩
聽到這句話,下面一片嘩然。
“真的假的從這里到米國嗎”
為了驗證自己所說的話,青智源現場特地撥通了米國那邊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