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
“百年前的川軍,內部魚龍混雜,很多人還抽大煙,被嘲笑是最垃圾的雜牌軍。。”
“當時的川渝地區,有大大小小上百個軍閥,每天都是軍閥混戰,你打我,我打你。”
“去當兵的,要么是家里窮得吃不起飯了,要么就是不聽話的小混混。”
“但是,當聽到鬼子入侵華夏時。”
“這些混戰的軍閥,立馬停止了內部爭斗,迅速湊出了一支上百萬的隊伍,支援全國抗戰。”
“這些少年,在寒冬臘月,穿著草鞋,翻山越嶺,走到了千里之外的主戰場。”
“用最殘破的裝備,和精良的日軍戰斗,死傷百萬”
“我不由得想起來了一個采訪。”
“那是一個川軍老人,一家四兄弟出川抗戰。”
“師長問他們。”
“現在出去是去死,你們怕不怕”
“他們說不怕,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國家”
“他的三位兄長都死在戰場上,尸骨無存,只有他帶著滿身傷痕活了下來。”
“更有一位老者,親手把獨子送上戰場。”
“為他縫制了一面死字旗。”
“上面寫道。”
“我不愿你在身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
“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這就是百年前的川軍少年”
“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
“在國破家亡之際,我看見的。”
“是一個個不出眾的少年,成為了血肉長城”
聽到周楊的講訴。
大家的腦海里面。
不由自主的出現了一個個畫面。
一個百年之前川軍出川抗日的畫面。
那一天。
華夏大地上遍布硝煙,無數家庭家破人亡。
千里之外的大山之中,剩下唯一的凈土。
但這里。
集結了百萬青年。
無數父母送孩子踏上戰場。
這些少年,眾志成城,視死如歸。
最后一個個在炮火之中,生命走向消散,只留下精神永存。
一些淚點低的人。
已經熱淚盈眶,淚流滿面。
但周楊沒有聽,還在繼續述說。
“我很多時候在想,是什么驅使著抽大煙,不務正業的他們,為了千里之外的同胞,上戰場去送死。”
“畢竟用現在的標準來看,他們就是不聽話的孩子嘛。”
“不聽話的小孩兒,又怎么會有出息。”
“又怎么能承擔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后來我想明白了。”
“聽不聽話,和是不是好孩子沒有關系。”
“當世道清明時,他們可以是調皮的孩子,也可以是聽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