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種觀點簡直是可笑的”
“這種教育方式完全就是毒瘤”
“就好像父母在孩子小時候,用物質獎勵來教育孩子一樣。”
“你洗衣服,我給你五角錢,你擦玻璃,我給你一塊錢。”
“這種方式長期下去會導致什么”
“很明顯,這個孩子以后就不會再有奉獻精神,也不會有責任感,腦子里面只有拜金主義。”
“孩子會認為,要我做任何事情,你得給我相應的物質回報才行,從心眼里變得拜金。”
“其他家庭,孩子會主動照顧年邁的父母”
“但是,這樣的家庭中的孩子,卻只會想著他們家有多少錢,如果家里有錢和房子,那么我就來照顧你,如果沒有對不起,你不值得我照顧你,因為沒有任何回報。”
“類似地,采用這種教育方式,如果應用在優生和差生身上,會產生何種結果”
“對于差生,犯錯后老師會當著全班的面進行公開批評教育,甚至要聯系家長,或者進行勞動以彌補錯誤。”
“但是對于優生,老師會單獨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口頭訓斥一句,然后就不了了之。”
“久而久之,差生會不敢再犯錯,因為他們知道老師會懲罰他們。”
“但是優生的情況就不同了,他們會認為即使犯了錯,老師也不會對他們采取任何懲罰措施。”
“隨著時間的推移,差生的成績可能會很差,但他們在為人處事方面并不會遜色。”
“然而,優生的成績越來越好,但在為人處事方面,他們卻變得越來越自負。”
“他們對他人態度傲慢,對待人情也冷漠,極度自我中心,總是自以為是。”
“就像當今社會的一些大學生,雖然他們畢業于一流大學,但步入社會后都自以為是。他們看不上薪水低的工作,而高薪的工作又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最終變成了一群異想天開,眼高手低的人。”
“這不是我在駭人聽聞,胡說八道。”
“如果你愿意進行調查,找一家較大的公司,詢問人事部門或經理,看看是否有這種大學生,覺得六七千塊的工作是低薪工作,不愿意去做。總想工資至少幾萬才行,總是過著自我的生活,一直認為自己是被埋沒的天才,卻從未真正認真對待過自己的工作。”
當周楊說出這些話。
已經有很多觀眾開始同意他的說法。
“說實話,我們公司每年都會招收幾十名大學畢業生,而且都是來自一些名牌大學的。他們的表現跟周楊說的一樣,眼高手低,自視清高,真是讓人無語。”
“呵呵,我前兩天就遇到了兩個這種人,他們大學成績不錯,來公司面試時我很清楚地告訴他們,實習期為期一個月,主要目的是讓他們熟悉公司的環境、了解公司的業務以及了解他們所要從事的工作。”
“然而,他們覺得自己不需要這么長的實習期,只需要一天,還嫌棄6千多的實習工資低了,問有沒有一萬起步的崗位。我真的很無語,我在公司已經工作了十年,月薪也只有一萬多,誰給他們的勇氣呀”
“這還好,更離譜的是,就在上個月,我們面試了一個來自名牌大學的學生,他直接問我們是否可以考慮給他經理職位,我們還以為他有非常出色的能力和實力。結果,他只是想當經理,因為經理的工資高,可以管理別人,還說自己在學校時是學生會主席,出來工作至少要當個經理,才符合他的身份和能力。
“最令人氣憤的是,我們問他是否有能力擔任經理職位,他表示自己可以學習。他自夸學習能力強,具有極強的毅力,愿意花費長時間學習,直到達到要求。按照他的理論,那是不是能直接稱為董事長”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