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哥兒,你那些藥多少錢,我拿給你。”
許黟心里算了算,說“十五文。”
何林秋有些吃驚“這么便宜”
他去醫館買的那幾味藥,就花了他三十六文呢。看著藥量都沒有許黟用的多。
“藥材不同,地龍的價格貴,醫館里一條地龍賣到三文錢,你這里有五條,就要十五文了。”許黟說。
地龍有清熱息風,通經活絡的功效,用在治療頸椎病的藥方里,對痹阻不通的地方有很好的效果。
他還在藥方里加了桃仁和紅花。這兩味藥,都有逐瘀的功效,在林醫改錯里,就有一道逐瘀湯,其中用的便有這兩味藥。
在聽完許黟的解釋后,何林秋也知道藥有貴賤之分,沒再糾結許黟是不是少算了錢。
他拿出十五個錢給到許黟,才后知后覺的想起何娘子的吩咐,還沒給許黟付診金錢。
診金的問題,許黟之前就想好了,只收取了兩文錢。
一共收到十七文,擱在手心沉甸甸的,頗有份量。
他很快就出門喊閑漢,給他帶兩份吃食過來,還要一盤片羊肉,白煮的,蘸料吃。
白煮片羊肉,與蒸白肉的做法很相似,用的是整只羊后腿肉擱在陶罐里,小火煨熟。熟透后,切成薄薄的肉片,帶著肥肉和煮的軟爛的皮,不蘸料吃是沒啥味道的,只能吃到羊肉本來的鮮味,不油不膩,相當美味。
許黟吃過一次,覺得味道非常好,小黃也很愛吃。
一盤只有十幾片,一人一狗分完,能分到的量不多。
配著其他飯菜,許黟吃得滿意。
這個時候。隔壁何家飄來藥味兒,何林秋在灶房里把藥給煎上了。
何娘子知道這些藥花了好幾十文,心疼得很,生怕何林秋笨手笨腳的,把藥給煎壞了。
“秋哥兒你去歇息,我來就好了。”拿過何林秋手里的蒲扇,何娘子催他起來。
“娘我不累。”何林秋搖了搖頭,他在主家里工作,干的活更多,每天都要做好幾個時辰才得休息,這點活兒,他能干好。
他娘還把他當成幾歲的孩子。
“那”何娘子想了下,“我給你做澆頭面條,你上次說想吃,家里正好有小麥。”
面食也是宋朝百姓重要的主食之一,不過南邊吃的少,吃稻米、栗、菽更多。因此,鹽亭縣種小麥的不多,何家想要吃面食,就得去糧鋪里買,一斗小麥就要一十一文。
一公斤小麥能出一半量的面粉,做成面食,能夠何娘子和兒子吃一天。
客棧里。
錢娘子心神不定地坐在屋中的茶幾旁,身側堂小一送上來的吃食都冷卻了,她都沒想起舉筷。
上次王家來許家送吊唁的禮錢,只派了管家。
王家是做木雕生意的,當年王祖父有遠見,在縣城里買了一進的宅子,后來家里人丁多起來,就在人牙里買了兩個媽媽做雜活,還聘了一個管家。
當年王家大爺來鹽亭縣做活,遇到了正在私塾里讀書的許黟,見此子心性堅韌,讀書也用功,就覺得這人是潛力股。
打探到消息后,本是覺得家世差了一點,但好好讀書,考中舉人當個小官也是可的,就把小女兒梅姐兒的婚事定下來。
哪想到不過短短兩年,就發生這么大的事,王家瞬間就后悔了。
這才有了錢娘子這一回事。
錢娘子后悔呀,早知道就不接這個差事了,原以為能討到不少好處,現在倒可好,反叫許小子將了一局。
“哼。氣煞我了。”錢娘子咬著牙,不行,得立馬寫信回王家,讓王家大房做主意。
錢娘子起身出屋,問住堂小一“你可知哪里有寫信送信的地兒”
得了答案,她心事重重出門,在客棧門口雇了一輛小轎子,匆匆來到驛站,交錢寫了一封信,讓送到蓬溪縣。
兩日后,蓬溪縣終于有人過來了,是管家,帶著許家的過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