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天幕里他及格了,擁有了本錢。
簡單來說,阿耶現在需要唐太宗李世民的幫助,那自然不會對他怎么樣。
況且女帝兩回考試都及格了,若真與李唐有關系,合作一回又何妨。
阿耶雖然偶爾糊涂,但不會連這都不知道,李世民淡淡地瞥了李元吉一眼,不再說話。
模擬考場
“第七題根據唐代社會涌現出一批天下聞名的女性人物可知,唐代的女性地位高,題目中還提到了既有女皇帝武則天、女將軍平陽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兒,由此可知,唐代的社會風氣的開放。應該選擇c。
材料中并沒有涉及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排除a;也沒有體現民族交融的成果,b也可以排除;至于d,重文輕武的局面是在北宋確立的,明顯錯誤的3。”
趙匡胤一聽到北宋就皺眉,不只是北宋,他現在一聽到宋就下意識的皺眉,有關于宋的題目就沒有一道是好的。
原本因為大宋皇帝多而高興,現在的他只想抽這群不肖子孫,多有個屁用,一個及格都沒有。
還一個比一個鵪鶉,
毫無擔當。
“第八題考察的是科舉制,回答這道題首先要知道科舉制的起源,科舉制起源于隋,完善于唐宋,興于明清,a就明顯不對了,科舉制正式確立應該在隋朝,而且進士科是隋煬帝時期創立的,a選項把唐太宗改成隋煬帝就對了;
武則天為了加強統治,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b沒問題;
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是重文輕武的宋朝才會發生的事,不可能發生在唐玄宗時期,所以c是錯的;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是唐太宗時期,d也是錯的4。”
趙匡胤“”他真的沒動過科舉。
被直接略過的元,忽必烈“”難道大元就沒開過科舉嗎
秦漢三國的皇帝抄作業,記下來。
抄后世作業是他們參加這場考試唯一的快樂了,畢竟題目太虐。
抄作業的還有李世民,這個他也需要。
“第九題,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當然是魏征啊,唐太宗統治時期虛心納諫,魏征多次直言進諫,推行王道。
曾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息末敦本寬仁治天下等諫言,被唐太宗稱之為鏡子。”
“北宋司馬光還為此寫過一篇散文,專門講述了李世民和魏征的一段故事。散文里說有一次李世民在玩弄一只鷂鷹時被魏征看到,李世民心想讓魏征看到的話免不得要被說上一番,于是迅速地把鷂鷹藏進了衣服里,以避免魏征的指責。
雖然他動作很快,但還是被魏征看到了。魏征早就看鷂鷹不順眼,見李世民已經把鷂鷹藏衣服里,于是將計就計,當著李世民的面就開始奏事,滔滔不絕,沒完沒了。
最后那只鷂鷹被捂死在李世民懷里。這就是著名的唐太宗怕魏征怕到捂死心愛的鳥兒。可見魏征多能直言上諫。”
李世民目瞪口呆“”啊
朕沒有啊
誰造的謠,朕豈會是那種怕諫臣的皇帝,還怕到捂死心愛的鳥兒。
眾人聽到這個故事看李世民的眼神都有些不對了,虛心納諫也沒必要做到這份上吧連個諫臣都敢蹬鼻子上臉。
唯有武則天頭上冒出三個問號“”這說的是太宗皇帝
“故事說完了,繼續往下看,房玄齡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a排除;杜如晦為隋唐時期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b也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