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騎警鳴笛開道,余至明與趙山等十幾名醫院的精兵強將,乘坐三輛救護車,風馳電掣一般趕往事故現場。
上車前,余至明就得到趙主任的叮囑。
抵達現場后,余至明將依托一輛救護車,成立一個臨時醫療中心。
他負責對重傷員進行快速探傷,并根據需要進行緊急救治。
目的就是讓傷員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支撐到醫院進行搶救。
趙山主任還給余至明配了兩位助手。
一位來自普外科的副主任醫師孫明奇,還有一位來自門急診的主治醫師陳立。
快速抵達事故地的途中,余至明聽到了更多有關事故的信息。
一輛載客近五十人的旅游大巴,不知因何原因沖下了近十米高的高架橋,正好沖進了高架橋下的主路之上。
這讓余至明心中一緊。
這個時間點,可是下班高峰期啊
被安排協助的孫明奇醫生,注意到坐在對面的余至明面皮緊繃,表情異常嚴肅,曉得他這是緊張了。
孫明奇提點道“余醫生,在事故現場處置重傷員,骨折傷不需要特別處理,首要處理的是大出血,這可是分分鐘要人命的。”
“余醫生,能否止住大出血就靠你了。”
余至明聽到這話,不由的低頭看向手中的神兵利器。
一套專供穿刺使用的擴張性球囊。
這是一種頭端帶有可膨脹球囊的軟性導管。它能在影像的引導下,擴張人體內狹窄的空腔臟器,如血管、消化管道、泌尿管道、呼吸管道等。
在不膨脹情況下,把球囊導管頭端送入靶病變部位,然后在靶病變部位膨脹球囊。
達到治療目的之后,可以回縮球囊,并撤出球囊導管到體外。
在應急條件下,這種球囊可以膨脹梗阻大血管,實現快速止血的目的。
這是趙山主任給余至明特意準備的。
趙主任很是期待,余至明在探查出主要的出血點后,再通過精準的穿刺方法,把這球囊準確的送進破損血管的上方,實現快速止血,為重傷員的轉運和搶救爭取時間。
孫明奇繼續介紹,“其次是臟腑傷勢,以應急處理為主,讓傷員能支撐到醫院就行。”
“還有,就是要狠心取舍。”
孫明奇語帶殘酷的說“一些傷勢實在嚴重的傷員,要及時放棄,我們沒時間浪費。”
余至明點點頭,道“謝謝孫醫生指點,現場急救方面的知識,我也是學過的。”
“只是一直沒機會實踐,而且還是這么大的一個救治場面。”
他看向身旁旁的三十一歲的陳立,說“陳醫生,你準備好紙和筆”
“跟著我記錄好傷員的傷情,好讓他們到了醫院時,快速得到有針對性的搶救。”
陳立嗯了一聲,說“余醫生,我會把你的探傷結果,一個不漏的記錄下來的”
七八分鐘后,華山醫院的急救車隊終于趕到了拉起警戒線的事故現場。
余至明下了救護車,滿耳朵聽到的都是此起彼伏的呼喊聲,號令聲,還是夾雜其中令人窒息的哭聲,慘叫聲
下一刻,余至明后腦勺就挨了一巴掌。
“傻愣什么快點干活”
醒悟過來的余至明,就看到趙山主任提著大大的急救箱,帶著兩人,從他身邊經過,跑向了還有幾縷青煙冒出的事故地
余至明、孫明奇和陳立三人剛把兩張折疊輪床從救護車上搬下來,就有兩名消防員用擔架抬著一位渾身是血的傷員跑過來。
在傷員過床之際,余至明的雙手已經按在了傷員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