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我一步一步的走樓梯,來到這里”
“我就在走廊那里,看到余醫生你”
蘇靜伸手指了指門外走廊得一個位置,接著道“我忽然有一種從夢境來到現實,或者是夢境重現的強烈感覺”
“余醫生,這么說吧,你就是我夢中之人,就是在我那個夢境中,告訴我得了乳腺癌的那位醫生。”
“當時,我害怕極了,控制不住自己,轉身就跑了。”
蘇靜小心翼翼的問“余醫生,你不會是認為我是在瞎編亂造,或是精神不正常吧”
余至明搖搖頭,正色道“蘇女士,你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是你一人獨有,很多人都有過,還有人專門做過醫學研究。”
“我們在醫學上稱之為海馬效應,也稱為既視感、即視現象。”
“它泛指一中感覺,即在我們生活中,突然感覺眼前的事物,曾經在哪里見到過,似乎是在夢境中見過,又好像是實際經歷過。”
余至明見蘇靜滿是好奇和興致,就翻動大腦記憶,把海馬效應做了進一步介紹。
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有過一次,甚至多次似曾相識的經歷。
海馬效應出現的幾率,會隨年齡增加而降低,青年時期出現海馬效應的幾率最高。
有生理學家指出,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片外形類似海馬的區域。
后來這塊區域,也被稱為海馬體。
海馬體的主要作用是記憶、儲存、轉換以及定向。
也正是它造成了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所以這種現象命名為海馬效應。
關于海馬效應的成因,腦科學家的解釋是,我們大腦中的記憶系統,與直覺系統發生了特殊的相互作用。
簡單說,就是當我們所處的環境比較復雜時,大腦就會發生混亂。
當混亂發生沒有意識的一瞬間,眼前的一幕,就被大腦儲存在了記憶深處。
當我們再回憶之時,剛剛儲存的記憶,就會被調了出來,所以我們才會以為自己經歷過這個場景。
心理學家們也對這一現象做了解釋,主要是夢境重疊。
人的一生,會做很多夢。
我們早上醒來,只能記得夢中一些零零碎碎的畫面。
當很多夢境中的記憶碎片,擠到了一塊時,就會胡亂拼湊。
當我們來到一個新場景,突然回憶面前的場景時,會優先將夢境中的碎片拼湊,并且會拼湊成你潛意識里的景象,造成曾經來過,似曾相識之感。
“還有超自然解釋,就是平行宇宙。”
“機緣巧合之下,我們與另一個宇宙的自己產生了記憶重疊,可能眼前的一幕那個自己經歷過,讓我們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
余至明輕笑道“蘇女士,這海馬效應的成因,還沒確定定論,當故事聽聽就好了。”
“我現在帶你去做檢查”
在檢查室,余至明一上手檢查蘇靜的乳腺,很快就察覺到了不對。
這讓余至明都開始懷疑,冥冥之中真的有夢境指引或是示警
亦或者是,真有平行宇宙
余至明表情變化,引起了蘇靜的關注。
“余醫生,是不是我的夢境成真了”
余至明坦言道“只能說疑似,還需要進一步的確診檢查。”
他又安慰道“真是乳腺癌,你也別害怕,這種極早期的乳腺癌,治愈幾率很大。”
“我介紹你去交大附屬醫院,接受婦科專家,乳腺癌專家王雅嫻醫生的治療。”
“我們正好有研發項目,你不用花錢。”
蘇靜長呼出一口氣,道“余醫生,跟你說實話,我現在是一點都沒有害怕。”
“反有一種石頭落地的安心之感”
下午五點到六點十分,余至明又對五十名志愿者的胃和肝臟的做了快速檢查。
他檢查出了一位疑似胃癌患者。
完成檢查工作后,余至明坐上了亓越醫生的卡宴新能源車,前往浦江北岸。
今晚,余至明要協助神經外科副主任尤衛賢醫生,對一位患者做大腦穿刺,做放射性粒子植入手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