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舒快步走到石頭沒入所在,小心地扒開一個縫隙,鉆了進去,又反手將扒開的縫隙原樣封好。
他擦著一根火柴,來不及打量洞窟,視線先朝四壁找去。
一根火柴燃盡時,他在四側墻角皆瞧見油燈。
他摸黑走到距離他最近的左側墻角,再度擦燃火柴,油燈里余有板結的鯨膏油。
隨著油燈被一盞盞點亮,洞窟的原貌顯現出來。
這是一個足有兩百平的巨大空間,寬不過五米,長足有四十多米。
洞窟營造的很溫馨,生活常用的用具皆有,無一不精致。
那張雕花紅木大床,和許舒在歷代典藏中所見的宮廷雙龍報喜楠木大床,幾乎一模一樣。
令許舒驚訝的是,外面的綠藤已經結成那樣,足見此間已經許久沒有人來過了。
但洞窟內一塵不染,那條前皇明繡的錦被,還在燈火下散發著柔和的光澤。
“風塵眼。”
許舒在床頭找到一只玉蟾蜍,玉蟾蜍嘴巴里含著一枚金錢,湊近細瞧,陣陣微弱的氣流,正透過金錢孔流溢。
毫無疑問,這玉蟾蜍口中的金錢孔,就是風塵眼所在。
此種風水陣法,有潔凈室內的奇效,流風卷塵,還能帶走水汽,保持洞窟干燥。
故此,此間洞窟內的陳設,才能多年無人打理,還歷久彌新。
許舒小心地在室內翻找著,他希望找到只言片語,最好是關于金銀島來歷的信息。
很快,許舒便在床頭桌的屜子里,找到了厚厚三本冊子。
他大喜過望,快速翻閱起來。
他記憶力過人,三本冊子合計十余萬子,不過半個小時,便翻閱完畢。
隨之而來的,便是濃濃的失望。
這三本冊子,沒有丁點他想要的信息,是一個叫樓寒徹的家伙寫的日記。
日記橫跨三年,寫的全是他對一個小名蘋兒、大名蘇塵畫的女人的愛恨情仇。
從日記中,可以看出蘇塵畫原本是和樓寒徹一道在此修煉。
樓寒徹是體士途徑,蘇塵畫則是辨陰士途徑。
在這世外桃源之地修行,雙方琴瑟和諧,很是過了一段快活日子。
直到有一天,蘇塵畫不辭而別,攀向了金銀島第三層,沒了音訊。
日記也就從蘇塵畫走后不久,樓寒徹情緒壓抑到極致,開始記錄的。
通過日記的描述,似乎當年金銀島上存在的靈源要遠比如今盛亂。
以樓寒徹當時內家大師的修為,卻始終不敢去攀第三層。
直到日記的末尾,樓寒徹顯然還是勇敢地走向了第三層。
而在日記中,樓寒徹對蘇塵畫的情緒,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開始的思念,到后來的怨恨。
這點從稱呼上也可以看出,最開始稱呼的都是蘋兒,到后來,全是蘇塵畫,連字跡的鋒芒都凌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