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錯了不要緊,真理越辯越明。”
主持人尬住了。
臺下的圖門,劉明月,田申也尬住了。
“說得好”
李成鳳輕輕鼓掌,眼含嘉許,“大學之大,不在校舍之大,而在于有大師。說的真好,小同學,不管你說對錯,盡可以發表你的觀點,我洗耳恭聽。”
主持人緊張地望向臺下,田申手擺得跟腦血栓后遺癥似的,主持人趕忙退開。
許舒道,“臨江仙文章中指出的漢水的確存在,水經和河書中的記錄也不虛,可惜并不完全。
文春十三年,也就是公歷478年,漢水第一次改道。
公歷543年,漢水第二次改道。
及至明安公時代,漢水已大幅度南移。
故而,明安公的隱居地,只可能在彭城,而不可能在薛城。
前面,那位陸教授說的很有道理,所有薛城說的史料,都是公歷600年以后的。
顯然,在公歷600年前,明安公隱居地根本不是一件有爭議的事”
許舒在臺上侃侃而談,滿場雅雀無聲。
及至他放下話筒,李成鳳滿眼欣賞地道,“不知你所言的漢水改道說,可有史料支持。”
許舒道,“章華志第三卷第十二篇,農安書第十三章,博梁圖記第四章,都有論述。
并且,漢水改道的原因,也有據可查,兩次改道,都是因為地震。
而關于地震的論述,古薛城、彭城一代的縣志,都有詳細的記錄。
另外,在此,我要向諸位道個歉。
當時廣史期刊,催稿太急,我來不及細細查驗,只能將一篇半成品文章發表,弄出謬誤,貽笑大方,還望各位前輩見諒。”
許舒前面給出了詳細的出處,眾位專家正默默記錄,以待稍后查驗,心中其實已經信了許舒所言。
畢竟,沒誰會說立時就能驗證的謊話。
眾人皆暗暗稱贊少年了得,許舒忽然道出“見諒”的話,讓眾人摸不著頭腦。
李成鳳眼睛一亮,“莫非你就是臨江仙”
許舒拱手,“和李前輩通訊有日,今日才得一識尊面,甚是有幸。”
滿場嘩然。
“他是臨江仙”
“他真的是臨江仙”
“這怎么可能,臨江仙不應該是一位皓首蒼髯的老前輩么怎怎的”
“”
李成鳳樂呵呵道,“李前輩信里,你可是一口一個李兄臺鑒,哈哈,我說也是,能推翻臨江仙的,只能是臨江仙自己,短短時間內,去哪里找兩位都走歷史地理觀的天才。”
一時間,許舒成了臺上的中心。
臺下的圖門激動了,拉著劉明有的手道,“明有,這人,你真一點印象也沒有,到底是不是學校的學生啊”
劉明有額頭冒汗,心里也納罕到了極點,沒道理這么優秀的學生,自己竟一點沒印象。
許舒也沒想到自己的那些文章,竟然會在文史界獲得如此追捧。
“圖校長,還得是你們春申啊,少年大師,怎么培養的我們也好取取經。”
很快,圖門被一眾大學系統的同仁圍住了。
在他們看來,臨江仙的突然殺出來,應該是圖門安排的拿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