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的建立頗為順利。
姬昌沒有強迫老百姓干活,也沒有讓老百姓免費干活。
原則是,想來干活的就來,每天干完都有工錢拿。
西岐的民眾響應挺熱烈的。
不到一個月,便建成了靈臺。
這靈臺,高二丈,布局成三才。
上面有八卦合陰陽,下面有九宮定龍虎。
左右有乾坤之象,前后配君臣之義,四角有四時之形,周圍有風云之氣。
此臺上合天心應四時,下合地戶屬五行,中合人意風調雨順。靈臺描寫,引自封神演義。
靈臺建好后。
姬昌又下令建了一個水池。
取水火相濟之意。
靈臺和水池都建好后,自然少不了一番慶祝。
姬昌和文武百官在靈臺上設宴,君臣共樂。當然老百姓是沒資格共樂的。
宴罷,天色已晚,來不及回伯侯府。
姬昌便在靈臺上臨時休息一晚。
晚上,三更時分。
姬昌做夢,夢到一只白額勐虎,肋生雙翼,向姬昌床榻撲來。姬昌急忙喊人,只聽到一聲巨響,火光沖天,一下驚醒,出了一身汗。
次日。
姬昌把散宜生找來,說了夢中情況,詢問吉兇。
此時,姬昌也忘了他會算卦吧。
或者,算卦不能解夢這里搞不清楚。
“君侯,此夢大吉,主君侯得棟梁之臣,大賢之人。”散宜生笑曰。
“何以見得”
“昔日,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后得賢臣。今君侯夢插翅虎,類飛熊也,又見火光沖天。西方屬金,真金經由烈火鍛,必成大器。此乃興周之兆。”散宜生解夢解的不錯,讓姬昌大喜。
姬昌這夢,恰好應在了姜子牙身上。
姬昌自此,開始訪賢。
且說姜子牙離開朝歌,到了西岐。
隱居在西岐城附近。
有時打坐修行,有時河邊垂釣。
時間悄然過去。
姜子牙不急不躁,耐心等待。
這一日。
姜子牙在河邊釣魚。
有樵夫唱歌路過。
這樵夫經常路過這里,也經常看到姜子牙在這里釣魚。
這次,不知為何,竟然放下柴火,和姜子牙搭話“老丈,我常見你在此釣魚。我和你挺像一個故事。”
姜子牙好奇曰“像何故事”
“漁樵問答。”樵夫曰。
漁樵問答是典故,也是古曲。曲子最早記錄在明代。
封神演義是明代作家寫的,這里用上漁樵問答這個詞,也挺有意思的。
和姜子牙聊天的樵夫,便是武吉。他是個年輕小伙子,身高不低,看上去挺壯實。他以后會拜姜子牙為師。
今日,他和姜子牙閑聊,姜子牙看武吉面相,知道武吉今日進城會打死人,便告訴了武吉。
武吉自然不信,他是好人,從不打架,怎么會打死人呢。
他罵了姜子牙幾句,走了。
結果,武吉進城時,剛好遇見姬昌去靈臺。
姬昌身邊文武、侍衛眾多,道路狹窄,武吉不得不讓路,他肩上挑著柴火,急忙躲避姬昌一眾人,不小心柴火的一頭掉落,擔子偏斜,竟然出乎意料的打死了姬昌的侍衛。
雖然是誤殺,但也是殺了人。
殺人償命,天經地義,武吉難逃一死。
但是誤殺,情有可原,有可能不死。
姬昌有事,顧不上處理武吉,于是畫地為牢,監禁武吉,然后繼續去靈臺了。
姬昌之所以敢畫地為牢,是因為沒人敢逃跑。
為什么沒人敢逃跑
是因為姬昌先天神算,不管誰跑了,跑到哪兒,他都能算出來,然后抓住罪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