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之英心中早有答案,只是想到這事牽扯文抒楊身世之變,不免有些惴惴不安,顫聲道“是是我大師兄么”
曹茉點頭道“嗯,那時令師余仙尚未參加英雄大會,武林中幾乎無人識得,倒是你師兄厲知秋常年行走江湖,闖出了些許名頭。那一次他去恭州府公干,無意間和文婉相遇,兩人一見如故,就此私定了終身。恭州離八臺山不遠,厲大俠便跟文婉約定,辦完事后他就去拜山,求告關掌門,于是文婉興高采烈回到家中,和師父述說實情,原以為定會被大加贊許,豈料關世族大發雷霆,言明不同意這門親事,文婉不解其意,哭著追問原由,關世族說桃源觀不見經傳,厲知秋籍籍無名,又不知此人品行本領如何,怎能輕易草定終身,文婉卻說過幾天厲知秋便會門,關世族則不置可否,此事便暫且擱下了。
過了三天,厲大俠果然登門造訪,關世族見此人儀表堂堂,氣先消了大半,后來與其攀談,見他學識頗豐,為人正氣,心中也不那么排斥了,只是關于親事仍不肯松口。厲大俠亦覺得自己這般貿然門,確是過于草率唐突,于是言明三個月后,帶著師父余真人正式拜山提親,他為了避嫌,和文婉只匆匆見了一面,并未過多交談便離去了,沒成想二人見的這一面,竟成了永別。”
婁虞俱是心頭一震,齊聲問道“此語何意”
曹茉道“因為三個月后,厲大俠并未再到八臺山來,關掌門直言此人無信,眾師兄弟也說其始亂終棄,是個朝三暮四的小人,就連妹妹文娟也說,普天下的男人都靠不住,這個厲知秋也不例外,只有文婉自己不信,只說她的心人絕不在此列,她在房中誰也不見,苦苦等了十天,終是沒有等到厲大俠來,悲羞絕望之下,竟懸梁自盡了。”
婁之英早年便聽過文婉這個名字,但對其身世處境一無所知,此刻聽說她跟師兄厲知秋淵源如此之深,而結局又如此凄慘,一時間百感交集,想了一會,搖頭道“我不信大師兄是負心薄情之輩,這中間定是有什么蹊蹺。”
曹茉道“你所說不錯,想那文娟何等脾性,若這事坐實了跟厲大俠有關,她如何肯放他得過姊姊死后,文娟大哭了一場,便去武夷山找厲知秋算賬。她在建寧府遇見了厲大俠,質問其為何不守承諾,到八臺山提親,厲大俠卻莫名其妙,說兩人早已約定,先前的親事廢除,此生永不再見,說著還拿出一封書箋和一件信物。文娟打開觀瞧,見面寫的清清楚楚,言明兩人解除婚約,從此互不相見,她又反復查看數次,頭的確是文婉的筆跡,至于那附著的信物,也是姐姐常配的一支銀釵,那都是她平日里見過的,文娟冥思片刻,瞬間便明白了里頭的把戲,告訴厲大俠姐姐早已自戕殉情,這些定是有人偽裝栽贓。厲大俠聞聽后先是大驚失色,進而悲痛欲絕,自責不該不信兩人的承諾,以致釀成無可挽回的痛局,他略一回思,想起當時送信的小廝,于是前去詢問,但那小廝拙嘴笨舌,不是個機靈人,講了半天,也說不清委托那人生的何等模樣,二人又搜撿了一陣,愣是毫無頭緒,于是只得分開繼續追查。
文娟回到八臺山后,向師父稟明原由,懇求師父派人一起盤查,關世族卻不以為然,說人死如燈滅,文婉既已身死,又不是什么光彩之事,何必無事生非文娟大感不忿,又找到師兄弟幫忙,豈料各同門也都安身自保,不肯出力。文娟萬念俱灰,一氣之下退出了師門,她在江湖游游蕩蕩了一年,仍是一無所獲,想要報仇卻無有目標,想要求助卻無人援手,正因為此恨無從發泄,她才會就此憤世妒俗,再也不信正派中人,及后加入了敝宗,改換名姓,成為了四尊者,這便是文抒楊和令師兄的淵源。”
婁之英聽明了來龍去脈,心中不勝唏噓,突然想起一事,道“小妹,你說文娟求助師父幫忙被拒,然則她師母呢關夫人莫不是因此而跟關掌門反目的么”
曹茉搖頭道“并非如此,那時候風大娘子不在山,待到回家,文娟早已自革出門墻,不見蹤影了。風大娘子和夫家反目,是為了別的事,那與另一人有關。”
婁之英不明所以,虞可娉心中一動,道“可是那位關公子么”
曹茉冷笑道“你們以為這個關楚興其人如何”
婁之英道“我們跟他也是今日初識,并不知根底。”將在龍溪鎮如何搭救關楚興一事簡略說了,曹茉又是一陣冷笑,道“婁之英啊婁之英,你每次慈心大發,卻總救錯人,關楚興乃是人面獸心之輩,你這一出手,天底下不知又有多少無辜少女要遭殃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