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留下一百人利用烏蘭山剩下的坑道繼續跟關東軍主力周旋,用最小代價給關東軍主力造成最大殺傷。”
“留守部隊沒有時間規定……”
“不管是堅守一天還是堅守兩天都行,但一定要控制好部隊傷亡,絕對不能跟關東軍硬碰硬。”
“其他人跟我繞到關東軍身后活動……”
“爭取在他們封鎖線上撕開一道口子,打破他們封鎖……”
“這么一來……活動在阜新境內的關東軍主力就會陷入兵力不足的危險境遇!”
史進聽到一半時的第一反應是帶隊留守烏蘭山。
坑道工事在偷襲關東軍戰斗中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
他有信心利用烏蘭山剩余坑道再干掉半個大隊關東軍。
這絕對是送到眼前的一個大功勞,不要白不要。
聽完李云龍剩下一半話后,他猶豫了。
留守烏蘭山干掉四五百關東軍的功勞非常大。
跟首長一起進攻關東軍封鎖線的功勞同樣很大。
而且首長是個只占便宜不吃虧的主,說不定跟著首長能消滅更多關東軍。
面對這個艱難抉擇,他也不知道自己該選擇留下來還是跟著李云龍。
楊松的想法跟史進一模一樣,臉上同時露出一副猶豫表情,不知道該做何抉擇。
但他對李云龍的最后一句話充滿疑問,滿臉不解反問:“首長……”
“活動在阜新境內的關東軍還有一兩萬人,怎么可能兵力不足……”
“就算烏蘭山戰場再干掉他們一千人,我們在封鎖線上也干掉幾百人,他們也還有一萬多人,怎么分析都不可能兵力不足啊……”
李云龍很狂妄回答:“我說兵力不足就兵力不足……”
“別看咱們在烏蘭山只干掉他們好幾千部隊,但這幾千人都是可以上戰場的步兵精銳。”
“要是烏蘭山留守部隊再干掉千把人,前前后后就是兩個聯隊的步兵。”
“關東軍再怎么裝備精良,一個主力師團也只有四個主力聯隊。”
“兩個聯隊被我們消耗在烏蘭山,剩下兩個聯隊分兵駐守四條封鎖線,他們想繼續圍剿我們都抽不出兵力。”
“別看他們還有一萬多人,但這里面有一半是沒法兒直接上戰場的炮兵,輜重兵,戰車兵,工兵……”
“關東軍再怎么狂妄也不敢在沒有步兵保護的情況下,單獨出動炮兵,輜重兵,戰車兵過來圍剿我們。”
“不然你們以為我花費這么大代價在烏蘭山跟關東軍掃蕩部隊決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只要我們繼續消耗他們兵力,同時讓他們知道活動在阜新以北跟阜新以西的部隊并沒有被他們消滅,仍然擁有一戰能力,他們就不敢貿然抽調封鎖線上的部隊。”
“掃蕩部隊遭到重創,調不出兵力來圍剿我們。”
“封鎖線上的部隊又不能動,你覺得活動在阜新境內的關東軍還有兵力來對付我們嗎?不是兵力不足是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