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臣、李二臣哥倆進山以后,先一人砍了一根粗木棍拿在手里。
這玩意拿來防身的話,肯定是防不住熊。但當與熊相遇,且二者相距較遠的時候,可以用這棍子敲樹,熊聽見聲音,但看不見人,一般都會主動離去。
李大臣在前帶路,領著李二臣往翻山過崗,走了大概一個小時,來在了一處陽坡。
陽坡上有林子,在林子邊上,長著不少針桿。
這些針桿矮的都有一米多高,長著淡黃色的枝葉,主干和枝上都有尖刺。
這就是刺老芽桿。
而刺老芽呢,是其桿頂端拱出來的嫩芽。
把這個嫩芽掰下來,拿回家去,有條件的攤雞蛋吃,沒條件的就焯水蘸醬。
刺老芽桿入冬休眠,第二年春暖時蘇醒,開枝發芽。所以,陽坡上的刺老芽因有陽光照射,蘇醒的就早,發芽的也早。
“咋樣”李大臣抬手往前劃圈一比劃,似指點江山一般對李二臣說“咱哥倆今天能劃拉一背筐啊”
李二臣咧嘴直笑,他們家去年秋天存窖里的蘿卜、白菜、土豆,早就吃沒了。這陣子,天天就是吃咸菜條子,日子是屬實不好過。
現在看見這么大一片刺老芽,哥倆直接開干。
但在采刺老芽之前,還有個準備工作,就是得撅個樹杈。
要知道那刺老芽桿,高的都能長到三、四米,人肯定夠不著。
而且,刺老芽桿渾身都是刺,根本沒辦法直接用手把它往低了彎。
所以采山人,在采刺老芽的時候,都會就近撅個樹杈。
這樹杈前面要有個勾,就像鐮刀那樣的形狀。
要采高桿子上的刺老芽時,拿這樹杈把刺老芽桿一勾,然后往過一拽,將刺老芽桿拽個半倒,那上面的嫩芽就出現在采山人面前了。
這嫩芽是沒有刺的,用手將其捏住,然后一掰,刺老芽就下來了。
最后,把刺老芽桿放開,再去勾下一個就行了。
這哥倆采山很多年了,掰刺老芽還是很熟練的。就這樣,哥倆分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從兩頭往中間匯合。
李二臣在東邊,將一棵棵刺老芽桿拽彎下來,掰下一個個刺老芽丟進背筐里。
不一會兒,刺老芽就堆了一背筐底。
李二臣越采越高興,不說這玩意多好,但起碼有菜吃了。
這時候,太陽就出來了。
雖說東北的春天溫度也不高,但在陽坡上被太陽一曬,腦門上不免有些見汗。
李二臣直身擦汗的一瞬間,就見前面林子里不有什么東西跑過去了。
“啥玩意”李二臣一愣,剛才掃那一眼,雖然沒看清,但看體型知道那玩意不大,但也不小。
“不是黑瞎子。”李二臣先是將心一定,又琢磨“那能是大獾子好像也沒有那么大的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