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笑著向馬勝點頭,然后走進了馬家門。
這時,就見馬大富、王翠花等長輩,還有馬勝、馬洋都在外屋地里呢。
“爸、媽!”趙軍上前跟馬大富、王翠花打了聲招呼,馬大富、王翠花笑著應了一聲,然后就聽趙軍道:“我來接馬玲來啦。”
“好,好。”馬大富笑著應了兩聲,然后抬手一指緊閉的東屋門,道:“玲兒擱那屋呢。”
接親得過三道門,這就是最后一道門了。趙軍上前敲門,便有許小青在里面開門。
這年頭堵門沒有硬堵的,一個是多少年的習俗,再一個是條件有限,房門質量都不好。兩頭硬擠門,門框子都容易保不住。
趙軍進屋,就見這屋里都是馬玲的表姐、表妹、表嫂,還有左鄰右舍家的閨女。
趙軍沖眾人點頭一笑,就算打過招呼了。而就在這時,馬玲三姨家的表妹喊趙軍道:“玲兒姐夫,你看我玲兒姐漂亮不得?”
“漂亮。”趙軍笑道:“太漂亮了。”
趙軍話音落下,就聽那表妹道:“我玲兒姐頭發是我給梳的?”
“是嗎?這梳的也太好了。”趙軍笑著如此說,同時從兜里掏出個紅包,遞向那表妹笑道:“辛苦了啊。”
“謝謝玲兒姐夫。”那表妹接過紅包,向趙軍道謝。而緊接著,又有人道:“姐夫,今天我給我姐拉的窗簾。”
趙軍聞言,緊忙掏出紅包奉上并表示感謝。
人家娘家小姐妹要這錢沒毛病,而這也是本地風俗,如此“難為”一下新郎,有不讓他那么容易得到的意思。
紅包不用給太多,條件好的給包五分也行、一毛也中。條件不好的,包一分錢也沒人說啥。
但若是條件出了名的好,還包一分錢的話,那就讓人講究了。
趙軍發出去的紅包,都是王美蘭給準備的,大方的王美蘭包的每個紅包里,都是五毛錢。
在屋里、趙軍一共發出去八個紅包,一共是四塊錢,代表著四平八穩。
發完第八個紅包,馬玲那些姐妹再沒有說話的了。這時趙軍上前,走到馬玲身邊,笑道:“玲兒,我接你來了,咱上家去吧。”
趙軍說的是上家,而不是回家。因為沒出這個門,這還是馬玲的家。而出了這個門,以后趙軍的家才是馬玲的家。
所以在這邊,又稱姑娘出嫁為出門子。
馬玲心里肯定有不舍,但她知道總得有這么一天。此時馬玲抬手,握住趙軍伸來的手。可就在這時,馬玲的大姨王翠蘭忽然擠進來,嚷道:“不行啊,新娘子出門,腳不能沾地呀!”
這也是老的習俗,有說新娘子腳沾地會沾染到穢氣的,也有說新娘子腳沾地會沾走娘家的福氣。
永安屯這邊,信的是第二種說法,所以這話才由馬玲的大姨來說。
這時趙軍沒說話,而一直緊跟趙軍的李寶玉,大聲問道:“那可怎么辦吶?”
這一問一答都是套路,李寶玉話音剛落,就聽劉鐵嘴道:“新娘子有沒有哥?有沒有弟呀?”
都一個屯子住著,馬玲有沒有哥和弟,劉鐵嘴還能不知道嗎?
但流程就得這么走,話就得這么問。
劉鐵嘴說完,就見人群中擠出馬勝、馬洋,齊聲應道:“有!”
今天新郎來接親,娘家人始終表現出來的,只有一個態度,那就是:我們娘家有人給閨女撐腰,你們婆家別欺負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