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完這句話,趙有財雙臂高舉,并向兩側張開,緊接著便高聲道:“奉告山神爺老把頭!”
趙有財這一出,姿勢就像陳小春版《鹿鼎記》里,神龍教那幫人喊“洪教主仙福永享壽與天齊”時是一樣的。
聽趙有財這么喊,眾人神色肅穆,一雙雙眼睛靜靜地看著那紅布籠罩的老爺府。
“保佑我們這些人,今年這一年上山,人人平安事事順,山財山寶滾滾來!”趙有財繼續許愿,道:“我們獵幫打圍是,狍子、野豬道兩邊,山雞、灰狗串串連。槍子不空全見物,滿山盡是富貴錢!”
說著,趙有財雙手抱拳,又向老爺府拜了三拜。這次,所有上山打圍的,也都跟著趙有財拜。
拜過三拜,趙有財看向參幫一臉嚴肅的張興隆,道:“哎?你們木幫的來吧。”
2006年的時候,上映了一部名為《木幫》的記錄片,影片講的就是黑省冰天雪地里伐木工人,還有套戶的故事。
這些人,統稱為木幫。
過一陣子,山財不好弄了,西山屯人就會有組織的去給趙家商會、趙氏集團搬運、裝卸木材,他們這活兒也可歸到木幫里。
被趙有財這么一喚,梗個脖子的張興隆愣了。見他這樣子,趙有財瞪了張興隆一眼,然后轉頭向趙軍一甩下巴,意思是讓趙軍趕緊頂上,不能在這時候冷場啊。
趙軍知道趙有財的意思,當即上前擺出仙福永享的姿勢,舉著雙臂喊道:“奉告山神爺老把頭!”
老把頭孫良是放山行的祖師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山神爺,但他同時兼任長白山的山神。
所以在長白山里討生活的,不管是獵幫,還是木幫、參幫,都是把山神爺和老把頭連著喊。
這時,趙軍張開雙臂,繼續呼喊:“求你保佑我們嶺西、嶺南、嶺東溝的參,都長得五行俱全!”
這里的五行俱全,可不是金木水火土,而是野山參的須、蘆、皮、紋、體。這五樣全長齊了,那必是仙草級的。
而老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一旁的馬玲、趙春瞪著大眼、小眼,看熱鬧感覺挺有意思,而趙有財、王強、張援民這些人卻是聽出不對了。
放山和打圍不一樣啊,打圍隨便走,跑到大興安嶺去都沒人管你。
可放山不行啊,這年頭打人不經官,人們就守山規,就連想當年的邵家幫,撈過界不也被人攆回去了嗎?
所以,放山祭山跟打圍祭山不一樣的是,放山祭山只能求山神爺老把頭保佑自己活動地的參怎么樣,求不著外頭的。
按理說,趙軍只求嶺西的可以了,根本沒必要把嶺南、嶺東溝加上。
而他們還都知道趙軍懂行,那趙軍還這么說,就證明這小子要把放山的活兒干到嶺南、嶺東溝去。
趙軍還真是這么想的,去年他到邵家做客,邵家請他幫忙驅虎,趙軍給出的條件是,讓邵家人告訴他一個老埯子。
這不符合趙軍性格,而趙軍要這個也不是跟邵家搶食,他只是想要一個能進入嶺南放山的資格。
還是那句話,這年頭的跑山人講規矩。等到二三十年后,什么山規呀?錢特么比啥都重要,見著山財的人,腦瓜子削個尖的上。
那時候,也就沒有撈過界那一說了。只要這樹、參園不是你承包的,屬于山財,那我就開。不服你就打我,你打完我,我一報官,利潤比抬苗野山參還大呢。
也正是因為那時候的人都不守山規了,才讓趙軍知道了嶺南、嶺西、嶺東溝的幾個老埯子的方位。
他跟邵家談條件,就是想到嶺南去起老埯子。之前趙軍都放棄了這個打算,但邵家人來參加他婚禮時,又談到了去年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