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聽見葉團長的話后。
他先是沉默了一瞬間,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常年梳著油光水滑的大背頭,戴著黑框眼鏡,面色陰癖的男人。
嘴角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下。
“這么巧”
怎么感覺這人最近老在他面前刷存在感
平心而論薛梁那人的功底的確不差,能進國家隊,家里長輩又是干這行的,相比普通人來說自然是有兩分天賦在身上的。
但是在群英薈萃的總政,難免黯淡。
他能收到邀請函,江逸是真有幾分好奇。
葉團長抬起眼一看,江逸大大的眼睛里閃爍著疑惑,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也不瞞著他,直說道。
“他家里有上面的關系,不過你別考慮這么多,只是一個試唱而已。”
“央臺的導演可不會看這些東西,最后誰上還是得看實力。”
一邊說,一邊把壓在一堆文件下的曲譜抽出來遞給他。
“在歷史劇上,央臺的導演偏愛美聲,你不是這個專業的,這兩天回去好好準備試唱。”
“天青海闊”江逸接過曲譜翻看起來。
明朝風華作為一部央臺出品的文化紀錄短片,所編制的宣傳曲也是大氣恢宏,調子卻又總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亡國的滄桑。
江逸看著調子,不由自主的就在心里琢磨起每一句的唱法,他看的入迷,沒有看見葉團長贊許的目光。
“行了,趕緊去練習吧。”
葉團長揮手趕人,江逸點頭之后迫不及待的朝著總政的練習室走。
自由練習室里的設備齊全,進去之后江逸就開始練習起來,從拿到曲譜的那刻,他就已經在思考該用怎樣的唱法去詮釋這首天青海闊了。
一般這種歷史感濃厚的曲子,為了達到那種大氣恢宏的即聽感,演唱者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美聲來唱。
這似乎成了一種默契,或者不成文的規定。
換句話,一首曲子如果想讓人聽的熱血沸騰,頭皮發麻,似乎只有美聲可以。
所以江逸第一次唱的時候沒有多考慮也是用的美聲。
“路蒙蒙”
“寂寞大地有人行”
歌聲從嗓子里喧泄而出的那一瞬間,剛走到門邊準備進來嘲諷一下江逸的薛梁,一瞬間瞪大眼睛
滿臉都是被雷劈了的表情
這人什么時候進步到這種境界了
不可能啊
練習室的隔音效果很好,如果不是之前練習的人把窗戶開了一絲縫透氣的話,聲音根本就不會傳出來。
但是就是這么一嗓子
薛梁好似看見蒼茫大地之上,日落而息背著沉重擔子的古代人民。
又恍惚看到了邊關塞外的大漠孤煙。
這種只聽歌聲,畫面感就飛涌而來,不需細細體會,只單聽聲音,演唱者想要表達的那種感情,以及給觀眾帶來的沉重渲染力就撲面而來
這樣的實力
也只有他小時候跟自己爺爺去聽國家特級演唱家才能有這種功底
所以江逸這小子什么時候進步的這么神速了
薛良心底狂跳不已,他自己主修的就是美聲專業,十幾年了他自認達不到這種高度
但是江逸
他明明記得他學的是民族唱法
為什么美聲會如此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