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讀書人一個個咬緊牙關,全然沒有半分之前嘴炮杜寧的氣勢。
也有人心中暗自后悔,不該前來這里鬧事。
“趙東海,你若是不服氣,可隨時向衙門參奏我,或是向文院起訴革了我的功名,我李昌盛奉陪到底。”
“倘若不敢,現在就帶著你的人滾回去,今后若是再敢踏向杜公子家半步,我一定不會用一首詩罵你這般客氣”
趙東海心驚膽顫,這說明李昌盛為了保住杜寧,極有可能會以讀書人的身份向朝廷上奏。
雖說是一件小事,但一旦鬧大起來,那可就是大事了。
作為權貴,能夠利用關系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可寒門學子則能將小事無限放大,來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以達到不平則鳴的效果。
李昌盛為寒門鳴不平,天經地義。
“李昌盛,你給我等著這件事沒完”
趙東海丟下這句狠話之后,便打算帶著趙家讀書人離去。
“東海兄,請留步”
突兀之間,一道聲音從人群中傳來。
眾人循聲一看,是王潤領著一群杰英社的讀書人走了過來。
“王潤兄。”
“王公子。”
在場讀書人紛紛見禮,無論是趙家讀書人,還是寒衣社眾學子,也包括李昌盛與杜寧在內。
禮不可失。
“王潤兄,您來得正好,這李昌盛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趙東海恭敬道“我家東城只不過是在南平文報上批評了杜寧幾句,杜寧就用剎那文膽撕裂東城文宮,您是我們杰英社的社首,也是知府之子,德高望重,您來給我們評評理。”
李昌盛卻是無懼王潤,緩緩道“王潤兄,你們杰英社的人三番兩次欺辱我寒門學子,如今又聚眾在杜公子家門前鬧事,你若是不給我們一個說法,李某一定向知府進言。”
王潤是知府之子,李昌盛向其父進言,只是一個委婉的說法。
若是其父不聽,那可就不是私底下交流,而是要鬧到蘇州衙門的公堂上。
到了那時候,杰英社無論是誰,明面上可都有些掛不住了。
王潤面帶微笑,對李昌盛一拱手“李兄放心,此事是我杰英社的不對,也是趙東城的不對,我以杰英社的名義,代表趙家向寒衣社致歉,也向杜公子致歉。”
話音一落,趙家讀書人紛紛臉色狂變,無法相信王潤身為權貴,怎么會向杜寧道歉這種話他是怎么說得出口的呢
李昌盛也很意外,平日里還真沒見過王潤有向誰道歉過,今兒個怎么改變態度了
王潤對杜寧說道“杜公子,今日一事乃趙東城咎由自取,怨不得你,我們雖然分為兩社對立,可說白了大家都是讀書人,都是眾圣的學生,都是為了家國崛起而讀書,為造福天下蒼生而讀書,就更應該有君子肚量。”
“若是杜公子不嫌棄的話,三日之后,王某在望江樓上設宴,大家喝上兩杯,化干戈為玉帛,從此以后還是朋友,豈不是更好”
話音落下,周圍的人紛紛稱贊起來。
“王公子高風亮節,真乃君子是也”
“說白了只是文名相爭,一場誤會而已。”
“就是就是大家同為讀書人,低頭不見抬頭見,何必要鬧得不和呢”
杰英社眾學子紛紛附和,面帶笑容。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