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盛表情嚴肅,緩緩道“八賢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不僅在朝中頗有政績,且在文壇有所盛名,乃仁義之士,那個蔡石雖然卑劣,但”
“仁義之士”
葉驚鴻等人面面相覷,最終搖了搖頭,什么話也沒有說。
李昌盛也閉了嘴,意識到自己失禮,他有功名,但還沒有入仕途,在葉驚鴻等人面前妄言他人,確實不妥。
更何況這些人與嚴松等人道不同不相為謀,同樣的一個人,在不同人的眼里,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
你認為是君子的人,在別人的眼中是一個小人。
而你認為是小人的人,別人卻將其視為君子相交。
其中的是非道理,根本就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葉驚鴻等人反對賢王黨,自有他們的理由,李昌盛若是為八賢王說好話,勢必會讓葉驚鴻反感。
“在下失禮,請各位先生恕罪。”
李昌盛長揖到地,十分鄭重的向三人道歉。
“罷了你非朝堂眾人,我不會怪罪你。”葉驚鴻說道。
“多謝葉先生。”
李昌盛說道“李昌盛不才,儒道八品舉人,景文三十六年州試及第,南平府寒衣社社首,日后各位先生若有差遣,學生一定竭盡全力,以報今日之恩。”
話音落下,眾人流露出了微笑。
這番話看似想要報答他們,實際上卻是自報家門讓他們留個印象,以后當真有需要李昌盛的地方,他們只需要稍作引薦,就能讓李昌盛踏入仕途。
不得不說,李昌盛的這波操作,頓時就讓他的道路走寬了。
望江樓內的事情,他們都看得一清二楚,因此對李昌盛的人品,他們并沒有絲毫的懷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杜寧尚且傲骨錚錚,李昌盛又怎么可能會是貪生怕死之輩
寒衣社那么多的學子,豈不是全部都瞎了眼
“李舉人能有這份心便足矣。”葉驚鴻說道。
李昌盛面露些許失望之色,他確實有些許私心,但大多數還是因為自己有報答的心意,同時還有報效國家的壯志。
這一份信念,讓他的文膽十分清澈,一塵不染。
“時候不早,我該走了,你們好自為之吧”
葉驚鴻腳下升起一朵平步青云,化作一道光芒向遠方的天空飛遁而去。
“恭送大儒葉先生。”
望江樓的事情很快傳揚開來了,引起了整個南平府文人的轟動。
大街小巷里,許許多多的讀書人都在指責蔡石。
假借國學宮的名義,逼迫杜寧交出竹石,實際上是據為己有。
杜寧拒絕之后,蔡石對杜寧行筆伐,欲毀杜寧儒道。
結果葉驚鴻出手,將蔡石斬殺,并以國學宮的名義,以一千兩的銀票,將杜寧的竹石原稿收入國學宮一年。
那些跟隨蔡石筆伐的人,也成了南平府茶余飯后的笑談。
你們說杜寧藏私竹石不捐獻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