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文院圣廟之內,鐘聲不敲自鳴。
緊接著,一股磅礴的力量從天而降,落在了馬說原稿之上。
而不僅僅是南平府的文院,其他各州、府、縣的文院,圣廟里面的圣鐘皆不敲自鳴。
如此奇異的景象,讓各地讀書人都感到驚奇。
“圣鐘自鳴,莫非是圣人降世”
“不對鐘聲只敲了三聲,悠揚而不急促,聲沉而不厚重,應該是有人寫出了鳴州以上的文章,圣廟感召。”
“到底是誰這么厲害,居然可以讓圣鐘自鳴,真是佩服啊”
就在眾多讀書人議論之際,各地圣廟中的才氣力量在空中演化馬說文字。
“這篇文章寫得真好啊以借物喻人的方式,來表達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作者這是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啊”
“自古以來有多少人懷才不遇,不得展露抱負,以至于抑郁寡歡,悲慘度過余生,并非沒有人才,而是當朝者不識人才”
“先有伯樂,方可有千里馬,若是不能知人善用,這樣的當朝者必定禍國殃民,當受青史筆伐”
這篇文章,讓全國許多讀書人都感到憤憤不平。
同時,這篇文章也是在訴說了一個道理。
當朝者若無“伯樂識馬”之才,那天下將無“馬行千里”之能。
這篇文章,寓意非凡啊
南平府文院里。
一個大學士說道“這是一篇鎮國文章,豈是區區鳴州可比杜寧有大才,若不能入文院學習,那不僅僅是文院的損失,更是朝廷的損失,國家的損失,甚至整個人族的損失。”
話音一落,一旁的嚴松臉色蒼白,右手緊緊握拳,卻又止不住的顫抖。
所有人都同情的看著嚴松。
倘若杜寧寫出的是鳴州文章,嚴松雞蛋里面挑骨頭,也可以勉強將杜寧拒之文院之外。
可偏偏杜寧文章鎮國,圣鐘自鳴,天下皆知。
像這樣一個人才,嚴松居然要將他拒之門外,不知道會引起文壇多大的轟動,到時候別說是八賢王,就算是景文帝親自求情,也難以平息天下讀書人的憤怒。
特別是那些懷才不遇的人,極有可能會掀起風暴,抨擊朝廷,發動筆伐。
這篇文章意義重大,已經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云國已經有數百年沒有出現鎮國文章。
“杜某文章已成,告辭。”
杜寧收起馬說原稿,緩緩向門口走去。
眾人想起了杜寧先前說的話,不管能否通過測試,都不會進入這個文院。
現在文章鎮國,揚長而去,這明顯就是在抽嚴松的臉。
嚴松死死咬著牙齒,臉上一陣青一陣紅。
眾多大學士和翰林頓時著急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