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選舉的奏折總和共有一千二百多份,其中八百份奏折來自全國各地的官員,另外四百多份則是文壇上極具名望的讀書人。
看著推薦八賢王的奏折如此之多,賢王黨的官員一個個都滿面紅光,十分的得意,看向其他官員的眼神充滿了輕蔑,甚至是用鼻孔在蔑視他們。
賢王黨的官員認為,推舉八賢王為儲君的奏折那么多,肯定是十拿九穩的。
而推舉俠王的奏折僅有數十份,卻成了百官暗中交流的笑柄。
就這點支持力度,也好意思參與選舉
簡直就是墊底的存在
“八王爺不愧是賢王,全國各地的奏折多數都是支持他的,哈哈”
“你們看俠王的奏折,居然只有這么點,注定與太子之位無緣了。”
“燕王黨的官員,終究爭不過我們賢王黨啊”
賢王黨的官員笑得合不攏嘴,簡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哼你們不要太得意,這只是太子初選而已,只有經過復選的王爺,才能擔任太子。”
“沒錯僅僅只是一場初選,根本就不能夠說明什么。”
燕王黨的官員紛紛反駁,看向這些志得意滿的賢王黨官員的表情,都是非常的不爽。
“連初選都比不過我們賢王黨,你們燕王黨拿什么和我們爭只有一步領先,才能步步領先。”
“選舉并不能說明一切,太子乃一國儲君,萬萬不可馬虎,豈能根據推舉的人數來定”
“可笑支持的人越多,表示乃民心之所向,你們燕王黨的官員這是嫉妒”
很快,兩波官員就吵了起來。
其他黨的官員則是看起了好戲。
“皇上駕到”
突兀之間,門外響起了太監的通報。
眾官員臉色一變,急忙停止了各自的嘴炮,整整齊齊排列站好。
隨后,一名五十多歲身穿龍袍的景文帝,在另外一名十二歲年紀,穿著明黃色衣袍男孩的攙扶下,邁著沉重的步伐進入中書閣,左右兩邊是五位參與選舉的王爺。
“父皇,您慢點。”
那個小男孩是景文帝的十四子,人稱“小王爺”,是諸王之中最受寵愛的弟弟。
皇室諸王或是鎮守邊關,或是在京任職公務繁忙,又或者是在國學宮弘揚儒道教化。
也有一些親王不想卷入皇室爭儲的爭斗,自愿放棄了王位成為庶人,遠離朝廷和世俗隱居起來。
因此能夠留在景文帝身邊悉心照顧,當景文帝“拐杖”的人,也就只有小王爺了。
小王爺年紀輕輕,就在景文帝跟前盡孝,卻是諸王羨慕不來的。
朝廷需要運轉,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一日無臣。
眾臣對景文帝作揖“參見皇上。”
“咳咳眾卿免禮。”
景文帝臉色蒼白,一副病怏怏的模樣,走起路來也十分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