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官員們認為,眼下朝廷正在打仗,處于用人之際。
大家之所以為杜寧請功,就是希望泓軒帝能夠召杜寧入京任職,為國家效力,這才是當務之急。
然而賢王黨的官員卻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作為借口阻撓杜寧入仕,就算是再怎么有恩怨也好,也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做出這種事情。
為此,官員們在金鑾殿上吵了一架,最終也沒有什么更好的結果。
泓軒帝看在眼里,心里也對“杜寧”這個名字越發感興趣。
能夠被官員如此爭議的人并不多,若是能為己所用,必定能夠成為自己處理朝政的左膀右臂。
“好了,諸位愛卿不必再爭吵了。”
泓軒帝說道“國學宮已經破例開科,有什么事情,等科舉結束以后再議,當務之急是要討亂如何平定蠻族與匈奴的進犯。”
百官沉默。
泓軒帝沒有把話說完,但大家也都能看出泓軒帝的意思。
若是杜寧具有真才實學,且又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的話,肯定不會錯過今年的府試。
府試結束以后,如果杜寧能取得優異成績的話,泓軒帝就可以召杜寧進京為官,就算是賢王黨的官員反對也沒有用。
這一刻,賢王黨的官員有些慌了。
杜寧是縣試金榜案首,后在蘇州文院學習,在儒道方面有著很高的修為。
以杜寧的天賦,只怕在府試中金榜題名也不是什么難事。
賢王黨的官員知道,泓軒帝已經有意讓杜寧進京了。
現在,泓軒帝僅僅只差一個理由而已。
退一步說,若是杜寧落榜的話,那其他的官員再怎么支持杜寧也沒用。
府試都中不了榜,又有什么資格進京豈不是平添笑話
接下來,泓軒帝與百官盡快處理日常朝政以后,就利用剩下來的時間討論戰事。
首先由兵部官員匯報前線戰況、糧草運輸、武器打造,以及各種后援進展等等。
在這種情況之下,群臣皆站在相同的立場發表各自的主張,或是引薦人才擔任重要的官職,以確保前線勝利。
泓軒帝畢竟年輕,很多東西都不懂。
于是他先讓大家發表自己的意見,讓諸王進行討論交流,并將特別重要的事情讓馮公公代筆記錄。
退朝以后。
泓軒帝在御書房獨自批閱奏折。
中書閣的官吏不斷將文書送入其中,又不斷將文書送回中書閣,再由中書閣派發各地實行。
“真沒想到,這位小皇帝居然可以將中書閣那么多的文書處理得僅僅有條,真是讓人開了眼界。”
“雖說是一國之君,可還是一個十二歲大的孩子,年紀這么小就把江山的重擔扛在稚嫩的肩膀上,不容易啊”
“新主在先皇跟前盡孝道的時候,就在一旁看著先皇批閱奏折,先皇批閱到幾點,他就侍奉到幾點,從未間斷過,要換做是別人早就累趴下了。”
“哼既然坐了這個龍椅,再苦再累也得受著,否則就盡早遜位吧,無論是對誰都有好處。”
“放肆你這是什么話竟敢如此狂言,簡直是大逆不道”
“怎么我有說錯嗎為官尚且不易,何況皇帝者乎”
“你”
“話不多說了,來人,將這批新的文書送往御書房,不可怠慢。”
“下官遵命。”
某個官吏入內,又將一批中書閣處理過的文書送到御書房里,讓泓軒帝進行最后的批閱。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
“皇上,該用膳了。”
馮公公將菜肴送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