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國京城,燕王府。
此時,燕王與幕僚烏先生在房間里商議。
燕王道“本王接到消息,蘇州文院那個名叫杜寧的學子考中了長興府的頭名茂才,烏先生,你覺得此人如何”
烏先生想了想,緩緩道“我聽說過杜寧的文名,此人是寒門出身,以一首竹石漸起聲名,其后以馬說鎮國揚名云國,作千字文為啟蒙教材,對人族有實打實的教化之功。”
“此人曾凝聚民意之劍,嚴懲南平府的貪官污吏,參加過龍舟戰團滅遼國學子,前不久遼國半圣世家文斗蘇州,其以一己之力打出十連勝的戰績,將遼國柯家硬生生的釘在了文斗界的恥辱柱上,即便是蘇州葉驚鴻當年的文斗戰績,只怕也不過如此而已。”
“此人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整個人族來說,皆是可堪大用之才,王爺若是能得此人相助,必能成就大業。”
聽完烏先生的分析,燕王輕輕點頭。
“本王也覺得杜寧是朝廷不可多得的人才,既然連烏先生也這么說,那其他諸王肯定也會這么想。”
燕王想了想,小聲道“烏先生,你給本王想個法子,如何才能將杜寧收入麾下”
“這個嘛”
烏先生想了想,搖了搖頭,“只怕難啊。”
“此話怎講”燕王問道。
“杜寧是寒門出身,深知百姓疾苦,從南平府的事情來看,他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他既然能夠凝聚民心之劍,就足以證明他對百姓的忠誠,任何與百姓作對的人,都是他的敵人,忠誠于百姓的人是最難駕馭的,因此,此人只可深交,非等閑之輩可御之。”烏先生說道。
“那么照烏先生的意思,難道本王也是等閑之輩嗎”燕王沉聲道。
“如果僅僅只是針對杜寧個人而言就事論事的話,只怕天下無人可御之,因為此人天賦太高,搞不好能成大儒”
“不就算是說他有半圣之資,也不為過。”
烏先生語氣篤定,雙目綻放光芒。
“你這句話有點言過其實了吧”燕王不信道。
“敢問王爺,當今放眼諸國除了杜寧以外,誰能寫出千字文一樣的文章”烏先生反問。
“這”燕王表情嚴肅起來。
“杜寧之才,深不可測,就算老夫言過其實,將來的成就也絕對遠勝葉驚鴻,這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杜寧不能為本王所用,同樣也就不會被其他王爺所用,更不可能為賢王所用,如此一來,倒也不怕杜寧被別人搶去。”
燕王這么說的時候,心里舒坦了很多,又很不甘心的說道“如此人才,不能收入麾下,這可如何是好”
“其實,王爺不一定要收杜寧為麾下。”
烏先生笑道“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反過來想,若是王爺能與杜寧志同道合的話,杜寧就算與你素不相識,緣分到時,也必定助你。”
“志同道合”
燕王細細琢磨,恍然大悟,“烏先生這一點倒是點醒了本王,原來如此。”
“王爺明白就好。”
翌日。
皇宮金鑾殿,百官早朝。
兵部匯報了南北兩地邊關的戰事情況。
朝廷派出的北伐大軍與征南大軍已經分別與蠻族和匈奴交戰,北、南兩處的邊關獲得支援之后士氣大增,一鼓作氣連續打了幾場小勝戰。
而蠻族與匈奴也不斷往云國北境與南境增派援軍,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打仗靠得是軍隊與后援,將士要能征善戰,后方的物資也必須要保證充足,沒有了后顧之憂,大家才能安心打仗。
而在俠王的督戰之下,趁著新皇帝登基的三把火,將賢王黨安插在軍中搞小動作的一些官員直接鏟除,牢牢將指揮權抓在朝廷的手里。
云國的軍隊不是個人的軍隊,而是朝廷領導下的軍隊,所有的兵權都歸兵部分配,而兵部的調令都是由朝廷統一下達。
任何人在這個時候搞小動作撈油水的貪官污吏,以俠王的個性直接就是先斬后奏,哪怕是有功名的官吏,俠王也無懼。
打仗的時候,軍令如山
除非對方身份特殊,背景雄厚,或是國學宮出面擔保,不然誰來了也不好使。
兵部匯報完了軍情以后,就是戶部匯報工作情況。
燕王也趁著新皇帝登基的勢頭,將一些貪贓枉法的官吏嚴辦,但凡有貪墨朝廷銀兩或辦事不力的官員,直接以新皇帝的命令斬殺。
殺雞儆猴之后,一切的后援任務進展的非常順利。
只是苦了賢王黨的官員,他們的門生安插在各部,卻有部分人被俠王與燕王趁機剪除,損失慘重。
迫不得已之下,賢王也只能是命令門生夾緊尾巴做人,千萬不要去碰新皇帝的三把火,那簡直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