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可是孔城,在這種地方云、遼兩國的人都可以吵起來,可見兩國的關系已經惡劣到了何種程度。
“上去看看。”
杜寧走上前去,就看見兩群人正在各執一詞的爭吵。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我們撿到這個錢袋的時候里面只有三萬兩的銀票,根本就沒有五萬兩的銀票,我好心好意把錢袋還給你們,你們居然還說我們拿走了里面的兩萬兩銀票,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什么你沒拿銀票那我錢袋里的錢哪兒去了難道還能不翼而飛不成你們歸還錢袋,我們也愿意給你一點補償,可你們的心也不能這么狠伸手就拿走兩萬的銀票啊那是我們在孔城做生意的錢,這實在是太過分了”
“我說過沒拿,就是沒拿,這個錢袋一直在這里誰也沒有碰過,不信你問問過往的客人”
“哼休要狡辯我已經派人去請孔城的執法隊來,等執法隊到了自會查個水落石出,還我們一個公道”
“豈有此理”
兩群人吵得越發洶涌,周圍的人則是指指點點。
通過其他路人的談話,杜寧逐漸整理出了事情的起因經過。
這些云國人撿到了一個錢袋,里面有三萬兩的銀票,想著失主沒了那么多錢肯定會回來尋找,于是就在原地等了一段時間。
后來有遼國人前來尋找認領錢袋,描繪了自己錢袋的大小和圖樣,都十分的吻合,于是云國人就把錢袋還回去。
結果對方發現錢袋里的五萬兩銀票少了二萬兩,一口咬定是云國人拿走,于是兩波人就在這里爭吵了大半天。
在場皆有路人作證,可以證明云國人撿到錢袋以后僅僅只是看了里面的東西,絲毫沒有動過分毫。
可遼國人根本不信,爭吵著要云國人賠償二萬兩銀票。
“孔城的執法隊來了”
“大家讓讓”
不多時,一群穿著孔城制服的人來到了現場。
為首的執法者是一個儒道進士,同時也是孔家子弟。
遼國人急忙對為首的執法者喊冤“孔軒大人,你們可要為我們做主啊我丟失的錢袋被云國人撿走,里面有五萬兩的銀票,我們回來尋的時候,他們卻只歸還三萬兩的銀票,他們云國人真是太卑劣了,請你們一定要嚴懲他們,還我們一個公道。”
云國人急忙解釋“我們撿到這個錢袋的時候里面就只有三萬兩銀票,我們根本就沒有拿錢,你們怎么可以反咬一口你們遼國人才是卑劣”
“肅靜”
孔軒目光掃過在場雙方,說道“把那個錢袋交給我看看。”
“是。”
遼國人急忙將錢袋拿給孔軒過目。
片刻后,孔軒便問云國人“里面確實只有三萬兩銀票,而這個錢袋確實是他們的,里面的二萬兩銀票哪兒去了”
聽得此言,云國人紛紛變色。
“大人,我們真的沒有拿他的錢”
“是啊我們真的沒有拿這個錢啊”
云國人頓時慌了,一個個都在解釋。
“本官沒心情聽你們解釋,拾金不昧固然是品德,但這不能成為你們貪墨他人財物的借口,本官奉勸你們積極賠償損失,否則本官有權緝拿你們。”孔軒說道。
云國人又是氣憤,又是感到非常的委屈,他們好心等候失主,結果卻得倒賠二萬兩銀票,這簡直就是倒霉透頂。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杜寧在一旁看到,有一個遼國人向孔軒使了個眼色,而孔軒也用眼色回應。
在場許多旁觀者也都看得清楚,可愣是沒有一個人敢說什么話。
孔軒是至圣世家的人,誰敢為云國人說話,豈不是和至圣家族作對
遼國人得意洋洋,向云國人投去了戲謔至極的目光。
“怎么辦難道我們真的要倒貼二萬兩銀子”
“哎還能怎么辦這可是至圣家族的人,我們難不成得和至圣家族的人叫板嗎這里是孔城”
云國人心里萬般不甘,可是面對至圣家族的強勢,他們不得不低頭。
就在他們準備掏錢的時候,一道聲音響起“這位大人,在下有話要說。”
許多人面色微微一變,沒想到在這突兀之間,居然有人會插進來說話,難道不知道孔軒是孔城的人么
許多人目光看向杜寧,都對杜寧非常的陌生,沒有人認識他。
孔軒見杜寧也是一個儒道進士,稍作打量之后,問道“這位文友,你有何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