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兩銀票,白花花的銀子,就這么全部落入了杜寧的口袋,他們很不甘心。
不過他們也知道這件事情不會就此結束,這里是孔城,只要是在這個地方,不管對方是誰,都別想翻起什么風浪來。
孔軒是至圣世家子弟,也是一個進士,他不會就這么輕易的善罷甘休,定會將今天的場子給找回來。
杜寧沒有理會遼國人,從來是一副云淡風輕的模樣,不與他人一般見識。
“多謝杜侯出手相助,我們今日中了遼國人的陷阱,差點得倒貼他們二萬兩的銀票。”
“杜侯日后若有差遣,必竭盡全力以報。”
那些云國人紛紛走過來向杜寧致謝,也很感激杜寧為他們承受了至圣世家的針對。
現在那三萬兩銀票在杜寧的口袋,孔軒他們想要拿回來,就必須要找上杜寧,不會為難他們。
“大家都是云國人,理應互相幫助,大家不必客氣。”
杜寧與他們客氣了兩句,他們想請杜寧吃飯,被杜寧委婉拒絕。
最后,那些云國人給杜寧留了名刺,他們就在孔城里面做買賣,如果杜寧在孔城有什么難處,可以通過名刺找到他們的住址求助。
杜寧收下名刺,然后向圣院的方向走去。
剛才發生的事情也慢慢傳開,那三萬兩銀子根本就不是杜寧的,偏偏卻又被杜寧拿走,這其中的文章大家都心知肚明。
遼國人與孔軒聯手訛詐云國人,杜寧就出面認領錢袋,讓他們血本無歸。
而且杜寧不怕圣院查,因為一旦查出真相,不僅不會將杜寧定罪,反倒有可能會摘了孔軒的烏紗帽。
所以杜寧有恃無恐。
而大家之所以傳揚這件事,就是佩服杜寧空手套白狼,平白撿了三萬兩銀子的勇氣,無異于是從獅子的嘴里搶食物。
這種操作讓人打開眼界,也讓許多人都有所心得。
事情的真相大家都心照不宣,沒有人直接說破,一旦說出其中的緣由必然得罪孔軒。
哪怕孔軒的身份在至圣世家無足輕重,也不是任何國家的勢力可以輕易招惹的,特別是在文壇方面,孔家的地位僅次于圣院。
杜寧又走了小半天,看到圣院還在遠處,于是雇傭了一輛馬車,送自己前往圣院。
到達目的地后,杜寧端倪著前方整個華夏諸國最大最雄偉的文院,中間的牌匾上寫著“曲阜書院”四個大字鏗鏘有力,據說是孔圣親筆題寫,流傳至今。
曲阜書院才是圣院的正名。
是因為諸國眾圣常駐此地,故而才以圣院作為通稱,即便是異族國度的人也只知“圣院”而不知“曲阜”。
進出圣院的人很多,別說是像杜寧這樣的儒道進士,就連眾多學子敬仰的儒道大儒都隨處可見。
半圣亦是可見,就在這個圣院里面。
杜寧被這里磅礴雄偉的氣息所震撼到了。
“圣院果然名不虛傳。”
杜寧來到門衛處遞上了請柬,表明自己是前來參加諸國試煉的學子。
門衛處的人立即辦理手續,給杜寧一個臨時出入圣院宿舍區的通行牌,這樣杜寧就可以在圣院的宿舍區里暫住,也可以前往食堂吃飯。
在門衛的帶領下,杜寧來到了宿舍區,被安排在甲區二十六號房間。
這是一間三人宿舍,里面有三個房間,只有客廳是公共區域。
客廳也很大,可以擺下茶幾和書柜。
此時正有兩名年輕的進士在這里一邊喝茶,一邊認真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