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一同離去。
“哼”
孔封面露怒色,他罰跪孔承安是為了給他一個教訓,卻被孔譽提前帶走。
不過他終究沒有出面阻止,而是心里琢磨著,若是孔譽推薦的人沒有勝過杜寧,就讓孔譽替孔承安繼續跪在那里。
“這是你自作自受,可怪不得我。”孔封雙目炯炯有神。
十月三十。
圣院按照以往的慣例,在諸國試煉開始之前先進行一場諸國文會。
諸國文會是華夏諸國進士學子的重要交流活動,除了詩詞歌賦以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考驗,便是著名的“立言震鐘”。
諸國學子接到消息,一同前往圣院的文會大廳,參加這場諸國文會。
杜寧與田飛鵬和傅岳這兩位同舍并肩同行,明明都是一起前往參加文會的學子,卻感覺到許多人投來各種不同的目光。
“你們看,那一位就是云國的學子杜寧,就是他與孔承安文斗,讓孔承安文膽開裂。”
“我聽說杜寧的同舍一個叫田飛鵬,另外一個叫傅岳,應該就是他身邊那兩位,能夠與杜寧作為同舍,想來他們也不是等閑之輩。”
“可不是嘛田飛鵬是景國豪門,傅岳是屏國文君世家,大名鼎鼎啊”
“他們三人站在一起,簡直堪稱進士三杰”
“了不起啊”
四下里響起陣陣夸耀的聲音,卻讓田飛鵬和傅岳感到很不好意思。
因為是杜寧在圣院一戰成名,所以田飛鵬和傅岳作為同舍學子也感覺顏面有光,一下子也在圣院出名。
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起了個“進士三杰”的綽號,若是杜寧的名聲傳天下,田飛鵬與傅岳也會跟著文名大起。
雖說是一件好事,可田飛鵬與傅岳卻不怎么高興。
因為杜寧的文名是實打實的,而他們只是因為跟杜寧同舍蹭了一波流量,所以“進士三杰”對他們而言都是虛名,而不是實名。
參加文會的柯鴻威與孔家學子們的臉色則很不自然,孔承安文斗的失利,以及其文膽開裂的事情,成了整個孔城的笑談。
當別人聊及此事,孔家學子即便認為那件事與自己無關,也覺得非常尷尬。
特別是前來當文會觀眾的孔承安,心里更是咬牙切齒,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
“杜公子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在下武國聶應華。”
一個儒道進士來到杜寧身邊,對著杜寧友好拱手。
此人長發披肩,頭戴儒巾,二十歲出頭的年紀,下巴續了一點淡淡的青色胡子,給人一種飽讀詩書且歷經滄桑的感覺。
田飛鵬和傅岳皆知此人大名,原本就有意借諸國文會結交,沒想到對方居然主動尋來,還真是沾了杜寧的光。
杜寧想起自己也曾經聽二位同舍提起聶應華,意外道“原來是聶兄,可是武國大名鼎鼎的史學家傳人”
聶應華見杜寧好像也聽說過自己,頓時更加高興“正是聶某。”
然后又對田飛鵬和傅岳二人拱手道“這兩位就是景國的田兄和傅兄了吧在下有禮了。”
“見過聶兄。”
二人也笑著回禮。
“三位仁兄真是一表人才,將來必定是人族中堅,請容聶某小記。”
聶應華隨手從“袖里乾坤”拿出一個小本子和毛筆來,一邊寫一邊念“十月三十日,孔城圣院見三杰,同行前往諸國文會”
三人哭笑不得,沒想到聶應華上來就將三人記錄下來,要知道對方可是史學家,若是當真將三人寫成“進士三杰”,那絕對就是實打實的歷史文名了。
田飛鵬和傅岳突然感覺,“進士三杰”這樣的文名也挺好的,就這樣被載入了書籍里面,就算不能萬古流芳,至少也是書中有名的人了。
許多人無比羨慕田飛鵬和傅岳,就因為運氣很好成了杜寧的同舍,杜寧一出名,他們二人也跟著出名了,即便他們二人啥也沒有做。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