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所有人入座之后,杜寧目光一掃而過,一張桌子能坐十人,現場有十二張大長桌子,共計一百二十名進士學子。
諸國試煉的進士名額通常都是一百人,最多不超過一百零八人。
現在參加諸國文會的進士有一百二十人,多出來的那些學子是圣院特批參加的,如果他們表現得好,就會破例一起參加諸國試煉。
每一個讀書人,只能參加一次進士試煉,不可重復參加。
因此,在場每一個能夠參加諸國試煉的讀書人都會無比珍惜這個機會。
觀眾席上也陸續坐滿了讀書人,分別來自華夏各不相同的國家,有的人早就參加過諸國試煉,也有人是第一次前來當觀眾。
杜寧掃視周圍的人,在場眾多進士都很警覺,很容易就能察覺到他投去的目光。
大多數人對杜寧報以善意的微笑,而一些孔家學子和柯家學子則是對杜寧流露出了濃濃的敵意。
特別是柯鴻威,回看向杜寧的眼神非常的兇,甚至帶著濃濃的恨意。
點評席上的眾多大儒也是不斷打量著諸國進士學子,神色各異。
“今日這場文會,我孔承墨定要勝過杜寧,為孔家找回一個場子。”
一個年輕的孔家進士低吼起來,他的目光看向了那十二口剎膽鐘,眼中浮現出一縷異色。
這個孔承墨,就是孔譽推薦參加諸國文會的孔家學子。
論詩詞,孔承墨也頗有所長。
雖然他沒有寫出什么傳世詩,甚至連傳天下和鎮國的詩詞都沒有,但他不信杜寧隨便寫什么詩都能出現那么驚人的異象。
而且今天這場文會的詩詞歌賦只是助興內容,主要目的還是“立言震鐘”,讀書人立言立志與剎膽鐘產生共鳴,從而發出震響。
即便是在詩詞的交流上,孔承墨會稍遜杜寧一籌,但是在后面的“立言震鐘”的環節,孔承墨有絕對的自信勝過杜寧。
他是至圣世家的讀書人,從小就有著很大的志向,在這一點上,他自信絕對不會輸給在場任何一個讀書人。
孔承墨只要在這一方面勝過杜寧的話,也算是壓過了杜寧一頭,到時候就能破例參加諸國試煉。
想到這里,孔承墨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夏江懷站在大廳中間,對諸國學子們說道“諸國學子能夠在今天相聚一堂乃是一場緣分,想必諸位文友都應該知道本場諸國文會的意義,所謂的文會乃是以文會友,本次文會一共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寫詩作詞,以詩詞歌賦交流諸國文友,第二個環節則是立言震鐘,作為一個讀書人,一個儒道的進士,理應為自己立下言行之志,那么接下來,我們先進入第一個環節。”
說到這里,諸國學子馬上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
“來人。”
夏江懷喊了一聲,立即就有一個人捧著一個箱子來到了場中。
“這是一個空的箱子,里面什么東西都沒有,現在我想請文會上的點評大儒各自寫下三個以上的題材投入這個箱子里,然后我隨機從中抽取,不管是抽到什么題材,大家皆以這個題材寫詩作詞。”
諸位大儒聞言,立即寫下多張紙條,然后被文會里面的士兵收走,當眾放進了那個箱子里。
這等同于是大儒在出題考驗,而且是現場寫下的題材,無論是對誰都非常的公平和公正。
夏江懷把箱子搖了搖,然后從其中抽出了一張紙條,將其打開以后,對眾人說道“這張紙條里面寫的是邊塞二字,就請諸位以邊塞為題寫詩作詞,時間是一刻鐘。”
一刻鐘的時間,相當于十五分鐘左右。
許多學子都皺起了眉頭,臉色各有不同。
原因無他,在場大多數進士學子都沒有去過邊塞,也沒有見過邊塞風景,最多也只是在書記里面看到過關于邊塞的記載。
可是未曾親身去體驗過,哪里能真正感悟到邊塞的情懷又怎么能在一刻鐘的時間內寫出有關于邊塞的詩詞
“抽到什么題材不好,偏偏抽到了邊塞的題材”
“如果是其他的題材還可以嘗試一下,可邊塞一題過于冷門,想要寫出這方面的詩詞確實不容易。”
“如果夏先生抽到的是其他的題材就好了。”
許多人在自己的心里抱怨,都是敢怒不敢言,畢竟這里是諸國文會,夏江懷也不是故意挑出那么偏僻的題材,只能是說夏江懷太會挑了。
“時間已經過去十分之一了。”
夏江懷出言提醒,示意大家該醞釀寫詩作詞,而不是空站在那里什么都不想。
杜寧已然是自顧自的鋪好紙張,磨好墨水,開始提筆創作。
許多人的目光看向杜寧,都在佩服杜寧真不愧是可以寫出傳世戰詩的人,這么快就可以找到內容進行創作。